慶忌飄了嗎?
飄了!
開始剛愎自用了!
自從吳國出兵伐晉,逐鹿中原以來,可謂是一路順風順水,並無多少坎坷。
慶忌順利的在成周會盟諸侯,成了當之無愧的天下霸主。
這樣的成就,就可以使慶忌遠超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
試問,天下列國,現在還有誰能與霸主吳國爭鋒?
沒有!
歷史上,哪怕是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也會一疏忽成千古恨,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最後飲恨惜敗,與自己的皇圖霸業失之交臂……
慶忌能不引以為戒嗎?
可能,慶忌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飄飄然,開始變得剛愎自用,不可一世。
但,孫武、范蠡等臣子,卻是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
這可不是什麼好徵兆!
孫武幽幽地嘆了口氣,說道:「大王既然將趙志父視作心腹之患,又為何小覷諸侯?」
「大王,吳國的霸業,適才確立,還未穩固下來,一切皆有可能。」
「臣仍然記得,大王昔日的雄心壯志,是為混一天下疆土,使大國無疆。而今大王只是稱雄於天下,使諸侯朝吳,何以這般驕傲,小覷天下英雄?」
「……」
孫武的這一番話,可謂是字字誅心的。
慶忌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終於意識到,自己的態度並不端正,的確已經驕傲自滿,開始輕視他人了。
這樣的飄飄然,真的是當年那個克己勤免,以壯大吳國為己任的慶忌嗎?
不!
不是!
慶忌旋即站起身,朝著孫武行了一禮,說道:「長卿,有你在寡人身邊,以正視聽,這是寡人的幸運,也是吳國的幸運。」
「昔日寡人曾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未曾想,寡人差點著了道,幾乎使自己的言行不可一致!」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已經成了慶忌的人生格言。
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慶忌能夠及時糾正,也是上善之舉了。
孫武連忙向慶忌回了一禮,道:「大王,臣只是以為,大王還應該虛心,不可輕易藐視自己的敵人。」
「善。」
慶忌抓著孫武的手,一臉情真意切的表情,說道:「長卿,你真乃是敢言直諫之臣也。」
「若按照你的說法,寡人是否應該防備,趙鞅聯合諸侯,一起伐吳?」
聞言,孫武緩聲道:「大王的確應該防患於未然。」
慶忌開始端正自己的態度,沉思起來。
防患於未然嗎?
如何防?
這是最難的。
畢竟現在敵明我暗,慶忌還不知道,趙鞅那邊有什麼破局之法。
「長卿,你說……齊侯敢於揮師伐吳否?」
「這……不無可能。」
孫武皺著眉頭道:「齊侯已經垂垂老矣,可能活不了幾年。這樣的人,其實是最危險的。」
「齊侯不滿於大王使六家分晉之事,導致齊國無利可圖。」
「大王,而今我吳國的精銳大軍,盡在中原,若齊軍大吳,兵臨金陵城下,怕是難度不大。」
「……」
這就是慶忌要防患於未然的地方。
吳國的主力大軍,全在中原,慶忌並不擔心齊國直接出兵,援救趙氏。
若是齊侯化身為「老六」,上演一波「偷家」的行為,則是慶忌不能容忍的。
所以,慶忌要防的,就是防止齊軍南下伐吳,搗破吳國的都城金陵。
現在吳國家大業大,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大國,慶忌沒有必要,去冒這個風險。
「金陵城堅固,易守難攻,便是齊國舉國之兵伐吳,怕是也難以撼動。然,寡人要防患於未然,還是不應該讓吳國本土疏於防備。」
慶忌將目光放在了孫武的身上,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