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四年的和平發展,吳國的國力蒸蒸日上,國內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遠在長安郡的咸陽城,以及新的吳王宮已經建成。
有鑑於此,慶忌終於下達了遷都的詔令。
固然是遷都,但是動靜並不大。
吳國現在有三座都城,分別是:金陵、郢都、咸陽。
按照慶忌的規劃,凡是吳王所在地方,即為吳國都城。
所以留守在金陵的朝臣官吏不少,足以維繫吳國這座東都的運轉。
金陵仍舊是吳國的重資之地,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只是吳國的政治中心與軍事中心,已經從金陵遷到了西都咸陽。
咸陽作為吳國的新都,一座適才拔地而起的城池,城市規劃以及吳王宮的建制,大致上跟金陵那邊是如出一轍的。
不同的是,金陵王宮的宮殿建築群有著奢侈之風,顯得富麗堂皇,充滿江南水鄉的氣息。
而咸陽王宮的宮殿建築群,則是有著大氣磅礴之風,糅合了一種秦人、西戎的粗獷、硬性的風格,顯得莊嚴肅穆。
慶忌遷都到已經竣工的咸陽後,就在王宮中,舉行了盛大的遷都儀式。
舉凡宋、魯、衛、趙、齊等華夏列國,義渠、烏氏、樓煩、東胡等戎狄胡人國家及其部族,還有樓蘭、精絕、龜茲等西域諸國,都紛紛遣使參與吳國的遷都儀式,甚至於國君酋長親至。
霸主吳國的影響力之大,不言而喻。
在遷都之前,慶忌已經在金陵王宮的太廟裡,拜祭了吳國的歷代君王,告慰列祖列宗。
所以,這一次在咸陽,慶忌於渭水河畔,咸陽城之南,祭祀天地。
「嗚——嗚——嗚——嗚——」
伴隨著充滿肅穆之氣的號角聲響起,慶忌在萬眾矚目之下,緩緩的登上了祭台。
他穿戴著一襲大裘冕,一手握著別在腰間的龍淵劍,神色莊嚴,一步一頓的走上一級又一級的台階。
祭天,無疑是一種非常繁瑣的儀式,好在慶忌已經駕輕就熟了。
慶忌穿著的大裘冕,屬於王祀昊天上帝的禮服。
為冕與中單、大裘、玄衣、纁裳配套。
纁即黃赤色,玄即青黑色,玄與纁象徵天與地的色彩,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花紋,下裳繡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紋,共十二章。
按理說,以慶忌的諸侯身份,是不應該穿著這種規格的大裘冕。
但是,誰敢對慶忌說一個「不」字?
即便是周天子派來的使者,也早已經習慣了這種事情。
來到祭台上的慶忌,接過了玉圭,而後緩緩的跪在蒲團上,正襟危坐。
香桉之上,有豬頭、牛頭、羊頭,典型的三牲祭天。
在香桉的後邊,還有一尊類似於司母戊鼎的青銅大鼎,鼎中放著松脂、火油、乾柴、玉帛等易燃物,混雜在一起,熊熊燃燒著烈火,滾滾濃煙沖天而起。
「鐺!鐺!鐺!鐺!」
一陣充滿悠揚肅重之氣的編鐘聲音響起,隨之而來的,則是鐘鼓的聲色齊鳴。
早就準備好的樂隊,整整齊齊的站在祭台之下,以高亢銳利的歌喉,哼唱著古典的詩歌。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事……」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乃立皋門,皋門有亢。乃立應門,應門將將。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這首詩歌,描寫的是周民族的祖先古公亶父率領周人從豳遷往岐山周原,開國奠基的故事和周文王繼承古公亶父的事業,維護周人美好的聲望,趕走昆夷,建立起完整的國家制度。
歌頌了周人的民族英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