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萬里無雲。
此時的慶忌,正在范蠡、伯噽、魯班、干將等一眾大臣以及宿衛的陪同下,搭乘戎車,在咸陽城外的田野邊上巡視。
正值秋收季節,農民們都在田間地頭拿著鐮刀,割著粟谷。
稻、黍、稷、麥、豆,這五穀雜糧是人們的主食,所以每當到了收穫季節,家家戶戶總能拿出多餘的糧食,用來祭祀五穀之神。
一家幾口人都在忙活。
大人負責收割粟穗,小孩在一邊拍碎穀子,把谷穗拍落下來,得到慢慢的一袋的粟谷之後,這才笑容滿面的把米袋放到一邊去。
「大王。」
「參見大王!」
看見慶忌的身影之後,原本還在忙活的黎庶,連忙跪了下來,向慶忌躬身行禮。
「你們不必理睬寡人,各自忙活吧。」
「多謝大王!」
話是這麼說,但是慶忌在身邊,他們怎能不想著瞻仰天顏?
不一會兒,老槐樹下,就坐滿了一大群人,把慶忌圍在中間。
慶忌一向有著上古賢君之風,平易近人,每當出巡的時候,總會親切的慰問黎庶,體察民情,這一次也不例外。
「老人家,今年的收成如何?」
「托大王的洪福,天公作美,今年的收成甚好,交了田租稅,以及各種賦稅之下,家中盈餘的糧米應該不下於三百石。」
老漢笑容滿面的回答道。
按理說,一個成年人,一個月的口糧是三石,一年就是三十六石。
五口之家,一年下來是一百八十石。
但,老弱婦孺不會吃得那麼多,所以這個數據要大打折扣。
「你家裡幾口人?」
「回稟大王,草民有內人、一個兒子,三個孫子,一個孫女。」
那就是一家七口了。
按照吳國的法令規定,男子到了合適的年齡要成家立室,女子到了適婚年齡也要出嫁,不然一定會罰款。
而且,男子成家立室之後,一般都要「分戶」,只留下一個兒子負責贍養老人。
基本上,現在吳國每家每戶,都有許多新生兒。
一家七口,一年的糧食收成是三百石。
一年差不多要吃掉二百五十石糧食。
看起來剩下的並不多,並沒有多少的餘糧!
這讓慶忌有些意想不到。
畢竟,關中平原如此肥沃,又是豐收之年,五穀豐登,怎麼會一年只剩下五十石的餘糧?
慶忌皺了皺眉頭,又問道:「老人家,你家有多少畝地?」
「回稟大王,草民一家有耕地二百零二畝。」
二百零二畝的耕地可不少。
吳國輕徭薄賦,十五稅一,再加上算賦、更賦,農戶一家有二百零二畝地的話,不應該只產出這麼多點糧食。
「一畝地大概產出多少?」
「良田產出三石有餘,普通的田地,就只能產出一石多,不到兩石。」
「何故?以寡人觀之,關中沃野千里,土地很是肥沃。」
「大王有所不知。雖說是豐收之年,天公作美,今年下了幾場大雨,但有的時候農田裡的水少,水渠灌既不到位。」
老漢嘆了口氣道:「這要是放在過去,可能會有兩個村的人為爭奪灌既農田的水源而大打出手,幸好吳法嚴苛,禁止私鬥,再加上官吏賢明,常常督促農戶修渠灌既,妥善分配水源。」
「如若不然,這收成可能還要減少一些。」
了解到這些情況的慶忌,又站了起身,環視一周。
是灌既的問題嗎?
要知道,關中平原此時還沒有得到較好的開發。
過去在秦國治下的時候,關中大部分地方還是牧場,水草豐美,但是耕地不多,有五分之三的耕地都沒有被開墾出來。
就算開墾出來了,沒有足夠的水源灌既,糧食的收成還是欠佳的。
鄭國渠!
慶忌想起了歷史上的那一項偉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