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有兩個傑出的經濟學家,一個是計然,一個是范蠡,二人是師徒關係。
計然且不說,范蠡在歷史上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
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
在范蠡去世後,逐漸被後世尊之為財神、商聖、商祖,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畫像……
關於吳國經濟方面的事情,慶忌就經常聽取計然和范蠡的意見。
說真的,慶忌更傾向於拜范蠡為太宰,執掌國政。
只是范蠡想成全自己的至交好友文種,這才刻意不受。
范蠡官居御史大夫,為三公之一,本就是卿相級別,位極人臣了,又何必非要當太宰不可?
「大王,臣有事啟奏!」
范蠡手持牙笏站了出來。
「請講。」
「臣近日來尋訪民間,發現黎庶多有煩惱之處。如,錢財放於家中,偶爾有失竊、遺落,商賈行商,或黎庶投奔親戚,往往帶著許多錢財,多有不便。」
頓了一下,范蠡又道:「得益於我大吳民生大治,這路上雖無強盜殺人越貨,也無坑蒙拐騙之事,路不拾遺,但終究不方便。」
「再者,如放貸之事,民有欲從商者,或商賈欲做大者,奈何沒有本錢,只能耗費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光陰從頭做起,積攢財物。」
「民間有放貸者以及當鋪,大行其道,往往坑害黎庶,使人上當受騙,或是背負沉重債務。」
「還有就是,黎庶藏富於其家,錢不能生錢,跟不上時事之變化,其家中錢財恐怕貶值……這是國人所憂慮的地方。」
「有鑑於此,臣以為我大吳可設立錢莊,使民將錢財寄存於錢莊中,待到要用時,這才取出。」
「凡存錢於錢莊,皆可給予憑條一張。存於錢莊之錢,可有利息。」
「按照不同的年限,給予不同程度的利息。如存一年的利息為百分之二,存兩年的利息為百分之三,存三年的利息為百分之四。」
「再往後,以百分之四的利息為準則,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利息,皆為百分之四!」
「為避免黎庶有還不起貸款的情況,錢莊需派人酌情而定,根據黎庶個人財產,再考慮放貸之多少。」
「善。」
慶忌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其實,這個事情慶忌是跟計然、范蠡商量過的,而且有了具體的方案,只等著實施下去了。
錢莊,就相當於現代的銀行了。
在古代,長期存在的多元化貨幣制和多種貨幣混合流通狀況,使貨幣兌換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存在。
兌換業務則自西漢開始出現,到唐宋有所發展,始由金銀店、櫃坊等兼營。
元及明初,政府欲專行紙鈔,民間仍用銀錠和銅錢,銀、錢、鈔三品並行,多種公私機構商號兼營兌換業務。
范蠡所提出的存錢利率,還是非常高的。
要知道,後世的郵zheng銀行存款利率:存款一年的利率為78%,存款兩年的利率為25%,存款三年及以上的利率為75%。
比起這,吳國的錢莊絕對是真正惠及民生了。
「大王,錢莊還可充噹噹鋪,凡黎庶要典當值錢的物件,皆可前往錢莊兌換。」
「不過,典當的物件要收取一定的託管費,就按照存錢利率來,若過了一定時限,物件之原主人不來換回去,則該物件自動歸錢莊所有。」
「善。」
這對於錢莊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畢竟,典當的物件能兌換到的錢財,必然是大打折扣的。
為了防止打眼兒,錢莊必須派出專業人士鑑定。
而且要制定一份合同,簽字畫押之後確認,這才能正式生效。
范蠡又道:「大王,錢莊可減半兌換業務,黃金兌換五銖錢,五銖錢兌換黃金,等值,錢莊可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跟存錢者要取錢一般,兌換者要繳納千分之一的手續費。若取錢低於一千文,則不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