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這邊的英資家族企業,基本上控股也沒有超過30%的,唯一一個太古集團,人家總部在英國,沒在香港上市,香港法規管不了人家。
這就導致了很多華資公司需要拋售自己手中股份,不過新法也規定控股股東在持有公司股票超過兩年後,可以將股份增加到40%,這就是香港目前最高的持有上市公司的比例。
陳志文之前對九龍倉的持股已經高達499%,但因為新法原因,不得不改變,當時市場上有傳言陳志文可能會對九龍倉進行私有化,反而導致股價又一次大漲,而當時的主要資金還在美國,陳志文才懶得管呢,按照法律慢慢降低自己股份就行了。
「陳生,那淘化大同要不要也私有化?他們的辣醬在美國賣的還不錯,最近也在開始推出新的番茄醬、芝士醬,在美國的市場應該很大。」星河集團的許金宏問道。
「不用,不需要什麼都私有化。」陳志文搖頭說道,只有收益非常高、且不需要與別人分享的他才私有化,其他的,該上市就上市。
「九龍倉的未來發展方向,就是專門進行商城的開發,比如說海港城這樣的項目,能不能在其他地方建起來?比如灣灣、日本甚至未來的內地,或者建一些小一點的商場,這其實跟零售超市一樣,好市多適合超一線城市,而沃爾瑪就適合普通超市,具體怎麼發展,你們自己內部決定。」陳志文說道「我們只有一個海港城的時候,與進駐的商家談判,優勢其實不是很大,但如果我們有幾十個幾百個大小不一的這類商場後,議價能力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當密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廣告宣傳起來效果也就越好。」
「日本房價比較高,而且文化也比較排外,如果要建新商場的話,灣灣那邊的確比較適合,除了台北,其他地方小一點就行了,就是這資金壓力會非常大。」趙立林想了想說道。
陳志文說道「資金的壓力,等私有化之後我再給你一點資金,但總是依賴我這邊也不是長久之計,除了貸款,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利用當地上漲的房價來發展自己。
可以參考和黃的黃浦廣場,當初建的時候,其實和黃也沒什麼錢,但因為面積夠大,旁邊都是住宅與寫字樓,後面幾年,香港房價大漲,住宅與寫字樓賣了之後,不但抵掉了當初建黃浦廣場的投資,還額外賺了一筆。
當然,黃埔花園以及黃埔廣場的地皮都是自己的,有點不一樣,但思路是一樣的,只要當地的房價一直在漲,那就可以在買一片更大面積的地皮,然後建住宅、寫字樓、酒店、公寓、商業廣場,我們只要留商業廣場就行了,其他的完全可以出售,這樣一來,只要房價漲的夠快,說不定就可以白得一個廣場了。」
「那灣灣與日本的房價能漲這麼多?」趙立林問道,其他幾人也很好奇,這個理論在房價上漲的情況下肯定可以實現,但一旦房價不漲,那可就把資金給卡住了,不過虧也不至於虧。
「當然,灣灣和香港不一樣,香港這邊,房價這一波牛市已經快到頭了,所以我要求你們所有的地產項目都要追求快速開發早期回本的策略,灣灣那邊不一樣的是,那邊有製造業,特別是現在全球化剛剛開始,歐美的很多普通工業都需要轉移,灣灣只要吃下一小部分,經濟連續發展個十幾年不難,所以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再說,未來除了內地,我也會在灣灣那邊投資一些製造業。」陳志文說道「另外,百佳超市、大潤發也需要在灣灣進行快速擴張,我們的採購成本最低,只要能夠保持長期低成本優勢,那灣灣本土的零售業就不是我們的對手。」
雖然在前世,他沒怎麼研究過灣灣的地產市場,但也沒聽說過灣灣爆發過什麼地產危機,按照經濟發展的最基本規律,當灣灣的電子產業及出口產業快速發展的時候,房地產市場必然會大規模爆發,而內地製造業崛起後,大量工廠轉移到內地,灣灣製造業開始衰敗的時候,房地產市場才會平緩。
80年代,是灣灣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十年,房價必然也會跟著高速發展,陳志
298 私有化九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