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百二十章大戰開始
步度根組織了多次對漢軍的大規模沖陣行動,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鮮卑人的戰鬥方法通常有兩種,其一是游射,即騎在馬上,在敵人周圍一邊遊走一邊射箭,通過這種無賴的方法慢慢消耗掉敵人的兵力。
不過這種方法不是萬能的,要看雙方箭矢的射程和部隊的防護能力。中原軍隊騎術比不上胡人,但是射箭不一定比不上。中原王朝生產力發達,做出來的弓通常比這些未開化的胡人要好,有些漢軍甚至還用弩箭,射程就更遠了。
例如秦弩中就有蹶張弩,是用腳踏弓上,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其射程遠超胡人簡陋的騎弓。漢朝軍隊中常見的弩則有「具弩」,分「二石具弩」「三石具弩」「五石具弩」,「六石具弩」,「八石具弩」和「十石具弩」等十餘種。
比弓的性能射程比不過,胡人只能比騎在馬上的優勢了。胡人在馬上高速奔跑,漢軍相當於要打移動靶,難度增大,但是,在大軍團作戰中,移不移動其實沒多大區別,因為密密麻麻的箭雨靠的是覆蓋性的打擊,況且,胡人在馬上高速運動中射漢軍,他們的準頭也會受影響,他們也是靠覆蓋式打擊的。
胡人唯一的優勢就是因為陣型散亂,被射~到的概率小一點而已。漢軍一般陣型密集,箭雨落下來很容易就能射~到人,不過漢軍鎧甲盾牌等防具也普遍比胡人的好,所以綜合來說,玩對射,胡人未必玩得過漢軍。
鮮卑人連對射弓箭都比不過過去用冷兵器的漢軍,更不用說現在裝備了火~槍的第一師了,新式遂發火~槍的射程殺傷力絕對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騎弓。
既然射箭討不到便宜,草原上的民族只能另闢蹊徑,用另一種戰術了,這就是騎兵沖陣。這種戰術很簡單:大隊騎兵列成鋒矢陣型,用最高速度向敵人的陣型中衝過去。
只要衝散了敵人的陣型,這場仗就贏了七八成了,特別是和漢軍作戰,漢軍一般都是步兵,面對騎兵一般靠著密集的陣型,組成長槍陣和騎兵對抗,一旦他們的陣型被衝散,那這些步兵就會成為待宰的羔羊。
這一招可是很兇狠的,一個騎兵高速衝過來,可以撞翻七八個步兵,就算用槍兵應對,第一排的長槍兵及時扎死馬匹也沒用,因為馬匹和騎兵在慣性作用下,會砸進陣中,依然可以砸番幾排的步兵才會停下來。
這一招無論是殺傷效果還是殺傷效率都是很高的,雙方的交換比也很可觀。這一招也是騎兵對付步兵的不二法門,這種戰術用得最登峰造極的就是後世的蒙古人,他們由亞洲一直打到歐洲幾無敵手。鮮卑人雖然沒有蒙古人那麼厲害,但是他們比蒙古人更原始,更野蠻,衝鋒起來的氣勢比起蒙古人也不遑多讓。
也許有些人不信,認為漢朝那個時候還沒有馬鐙和高橋馬鞍,人騎在馬上很難坐得穩,所以也無法在馬上射箭無法騎兵沖陣,也無法用長兵器打人。有這種想法的人他們的根據可能是來自於考古學,因為從地下挖出的漢代以前的古墓中,沒有發現這兩樣事物。(漢墓中曾經挖出過銅馬鐙)
可是,雖然沒有挖出事物,但是很多古籍中都有騎射和騎兵沖陣的記載,這又怎麼解釋呢?最著名的典故就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也就是說,在
戰國趙武靈王時期,騎兵就能在馬背上開弓放箭了。
所以,不管那個時候有沒有馬鐙和高橋馬鞍,人家都有辦法做到那些事情。也許那時候其實已經有了馬鐙,不過可能因為是用繩索牛皮繩牛皮套馬背木枷腳套這些易腐爛材料做成,經過兩千年以上的時間早就腐爛掉了,所以無法在考古中見到遺存實物。
而馬鞍可能也是有的,不過有可能不是現代的高橋鞍的樣式,至於是什麼樣式,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不過按古籍記載的騎兵戰鬥情況來推測,當時有這兩樣事物的可能性很大。
當然,也無法排除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還沒有這兩種事物,但當時那些騎兵經過長期的刻苦的訓練,依然能在馬背上安坐如鐘。例如依靠雙腳夾~緊馬腹以穩住身子,然後騰出雙手射箭或舞動武器。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那時候的人練武動不動就要扎幾個時辰馬步的原因之一。上陣殺敵,首先要將腳練得很有力,否則連馬都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