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兩人在這件事情上,很快達成共識;畢竟林大少的進步,絕對是有目共睹。而且正如他們認為的那樣,年輕不怕失敗,大不了從頭再來。一旦技術得到驗證,必然會帶來巨大驚喜。還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在自己沒有方向的時候;突然發現合作夥伴還有思路,哪怕方向不是很正確;也會堅決執行下去。什麼都不做,肯定不可能成功;現在動起來,很大概率會失敗;但總比在哪裡一動不動要強。
最後的三個小時,則是由托尼-馮-科萬特、亞歷山大-伏羅希洛夫、以及本雅明-貝京三人值班,黎明時分是人類最容易疲勞與犯困的時候。直接安排三個人,倒也非常合理;現在只是當做一種演練,未來這樣的場景還會有很多。火箭發射在即,可是不敢出現一丁點狀況。
不過這個組合倒是很有意思,德國人與俄羅斯人本身不是很對付;要知道二戰期間,兩國可是打得頭破血流,可以說都給對方造成了很大傷害。
兩次世界大戰,兩國都是處於直接對立面;雖然結果略有不同,但最終失敗者都是德國人。現在矛盾或許沒有那麼尖銳,但世仇並沒有那麼容易釋懷。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自從同盟國軍隊進入到德國境內之後;因為美蘇之間的不和諧關係,直接被分割成兩半,也就是東德和西德。冷戰時期,兩德也是美蘇爭霸的主要地點之一,這時候人民就比較痛苦了,僅僅一牆之隔都無法跟親人團聚;有人試圖跨越結果下場很慘。直到1990年蘇聯自顧不暇,兩德才慢慢走上統一的道路。
但是德國人為了謀求統一,付出的東西比想像中還要誇張;單單送走駐紮在東德境內的50多萬蘇軍士兵就花費很多錢。
當時這支軍隊實力很強,德國政府不敢採用武力驅趕;畢竟這麼做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一旦蘇軍反抗,後果無法預知。
德國政府為了送他們回家,主動提供路費;還幫助規劃最佳路線。同時派出運輸載具,整個過程中的細節都貫徹好;十分的細心。然而即便是這樣,蘇軍仍舊不滿意;畢竟國家已經解體,回去也不一定過得上好的生活;開始萌芽長久居住下來的想法,德國政府自然不願意看到這個情況發生。
主要原因是因為,德國害怕這支部隊通過武力分割領土;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國家。知曉蘇軍的態度之後,德國政府又開始忙前忙後;先是前往分裂的蘇聯尋找士兵具體資料。同時開設各種培訓機構,免費給士兵學習技術;讓他們回國之後有生活下去的能力,有獲取收入來源的手段。
期間資金如同流水般花出去,總金額達到100億馬克;其中最大花費還是給士兵們買房子買地。毫不誇張的說,德國為送走這支軍隊;就差給士兵們配個女朋友了。
在蘇軍服役的士兵,雖然來自不同加盟共和國。但主體依舊是俄羅斯人,這幫人回國之後,怎麼說也算是精英。加上德國人又是教技術、又是為其置業;本來應該感激,可是回來之後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但是現在說這些,已然來不及。誰讓他們自己貪心,想要回到德國已經沒有可能。
因此內心深處,都有些怨恨德國人。加上歷史矛盾,可以說兩國矛盾變得更加尖銳!
以色列雖然是二戰結束之後才成立,但猶太人能夠建國;同德國人迫害有直接關係。更是差點被滅族,同德國人的仇恨那是非常深。
要說到俄羅斯同猶太人之間的關係,可是非常複雜,一句話兩句話絕對說不清楚。
俄羅斯是僅次於以色列、美國的世界第三大猶太人,俄羅斯最著名的八大寡頭中的六個都是猶太人。同時,俄羅斯還是以色列的猶太人的第一大人口輸入國,俄語是以色列第三大語言。
二千年前,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西亞的迦南之地;流落世界各地,主要是分散在歐洲各國,包括俄羅斯。在二戰之前,俄羅斯是猶太人僅次於德國、美國的主要集聚地。
二戰後,歐洲大批猶太人重返迦南之地;在美國、蘇聯等大國的鼎力支持下,於1948年建立主權國家以色列。這是猶太人二千年後再次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