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對於我們的院校,你有什麼看法?」
既然朱青時答應,張寧也鬆了一口氣。
有這樣的一位後世教育改革大師幫助,中國教育改革也未必不能成功。
不過,院校一切才剛開始,學校名字沒有,辦學場地沒有,硬體設備也沒有。
張寧也將這一系列的問題,不時向朱青時問道。
顯然,朱青時對於這一塊,似乎早就有研究,直接說道。
「院校第一年開始,肯定是最困難的。但是,一所院校,硬體並不是最重要的。韓國的浦項科技大學是一所只有十幾年建校歷史的理工類學校。學校不大,只有七八個系,2000多名在校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占一半。但是師資力量卻很雄厚,韓國的浦項鋼鐵公司出巨資從世界各地聘請一流人才。結果這所在中國名不見經傳的學校,在最近幾年《亞洲周刊》評選的亞洲地區理工類高校中,多次名列第一。
這也印證了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的那句名言『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有大師之謂也』?」
「有道理。」
張寧聽後不時點頭。
專業人士不愧是專業人士,如果讓自己瞎忙,恐怕,光是一個學校的硬體設備,就要將自己忙得個天翻地覆。
「那你認為,一所學校最為關鍵的力量是師資。」
「對,起碼,我是這麼認為的。」
朱清時說道。
「現在國內各個高校,雖然號稱師資雄厚,但與國外大學的師資力量是無法比的。這不僅僅只是師資水平,更多的體現在師資人數。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大概有2萬多個學生,但講師就占2000多位,師生比例是1:10,也就是10個學生就可以對應一個老師。但我國的高等院校,好些的可能達到20個學生一個老師,差一些的,是25個學生,30個學生,一個老師的比例。無疑,這樣的師生比例,也給講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同時,師生比例過於懸殊,也存在不少無法兼顧的例子。」
「朱先生,你這一翻話,可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呀。」
張寧一邊聽,心下一邊記著。
「還有呢。」
「還有一個是科研與教學這兩個問題,一所好的大學,要妥善處理好科研與教學的關係。可是,國內目前這方面沒有處理好。都是將好的人才放到是搞科研,一般的才來去搞教學。很顯然,靠普通人才教授出來的學生,他又哪裡能天才到哪去。」
朱青時侃侃而談,不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對了,張寧,你呢,你也說說,你的想法。」
一翻痛聊,朱青時將肚子裡無數關於教育改革的話題,一起與張寧分享了一遍。
最後,朱青時看著張寧,問道。
「我呀。」
張寧笑了笑,「我沒有什麼想法,如果要說有,那麼,我只會全力支持那些對教育改革有經驗的專家,學者,我將給他們完全的自主權。另外,我已經決定,我們企鵝公司將每年拿出100億人民幣,連續投資10年,以做這一所大學的投資。」
「一年100億,10年,1000億。」
哪怕是中大校長朱青時,聽到這個數字,也是砸了砸舌。
這個數字,當真是恐怖。
雖然,1000億也未必能夠瞬間打造成一個清華燕大,更不可能瞬間趕超世界知名學府。
但是,能夠直接砸進1000億搞教育的,恐怕,放在全球,沒有一人可以做到。
這不只是需要眼光,更多的,需要的是一種為教育做投資的情懷。
是的,朱青時感覺,張寧之所以這麼重金砸進,就是一種情懷。
沒有這種情懷,張寧不可能對教育進行改革。
沒有這種情懷,張寧也不可能創辦學校。
是誰都知道,教育投資是見效最慢,而且也是投資最為恐怖的。
但張寧卻這麼做了。
有這麼一刻,朱青時感覺,有如此一個有眼見而又有情懷的天才,中國教育改革,又何愁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