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分管兵部,兒子擁有西北兩地邊關一半的兵權,另一邊又是外家,這算是秦王府一脈掌了大齊一半的兵權了。
如何不讓人忌諱?
開國帝與秦王是親兄弟,與劉瑜這個世子是親伯侄,如今固然還有信任,將來若是新帝繼位呢?
容不得雲朝不多想。
只是這種問題,等閒不好問出口罷了。
雲朝也是想了好久,又因劉瑜的親事選擇的範圍,讓她覺得不合理,這才特地找了劉瑜過來詢問。
說到底,她也是秦王府的一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雖相信父兄比她要看的清,她能想到的,父兄不可能想不到,但這不你表她不擔心。
劉瑜收起臉上的笑意,正色道:「你可聽過皇伯父說過的一句話?」
雲朝聽過天啟帝說的話多了去了,哪裡知道劉瑜指的是哪一句?便搖了搖頭。
劉瑜道:「功高蓋主,歷來為帝者忌諱,可所謂功高,難道不是為了朝庭與國家?真正的帝王,又如何會忌諱?會忌諱的帝王,也稱不上合格的帝王了。皇伯父說過,若劉家皇室能令大齊百姓河清海宴,安居樂業,誰會造反?造反的,誰會跟隨?若不能,皇室無道,別人反了又如何?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能者居之。沒有哪個朝代真正能千秋萬代的。劉家要做的,從來不是防人造反,而是讓百姓過上有飯吃,有衣穿,幼有所養,老有所依的日子。」
雲朝:……
從前祖父就說過,天啟帝是開國明君,外祖家的兩位舅舅亦曾說過。
雲朝與天啟帝接觸,一代明君她其實硬是沒看出來,倒是覺得天啟帝與想像中的帝王不象,反倒如尋常長輩一般,會愛護後輩,會被後輩逗樂,也會被後輩氣著,會笑斥她的胡鬧,也會誇獎她做的好的地方。會放心吃她做出來的小吃食,生氣了也會拿個硯台砸他。他會護短,但也會被他們氣的跳腳。
在她心裡,天啟帝更多的不是帝王,只是她的伯父。
這也是她有膽子在他面前放肆淘氣的原因。
但云朝從來沒有想過,天啟帝,她的這位皇伯父,竟然能說出這般……的話。她不知道用什麼形容詞來定議這位皇伯父了。
但無疑,能說出這番話的帝王,本身就足以當得「明君」二字。
雲朝心裡不由生出敬意來。
她突然覺得,哪怕什麼也不為,什麼也不算計,她做的一切,比如建油坊,生產低成本不傷害林業的環保紙張,獻出神臂弩的圖紙,開發新品種的糧食,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樣皇伯父,這樣一位放眼民生,不拘一家之私的帝王,值得她為這個朝代和這裡的百姓,貢獻她所知和所能的一切。
「皇伯父……果然無愧明君之稱。」雲朝嘆息了一聲,「只是,既如此,又怎會讓哥哥去邊疆分權?」
劉瑜笑道:「你呀,還是個傻丫頭呢。不忌,不代表不防,有時候不是想,而是不得不為。有隱患,難道只為表示不忌諱,便一任隱患在那裡,而不去解決嗎?難道這樣做,於獨孤家,其實不是好事嗎?最重要的,這樣做,是對大齊好,是對百姓好。貪念的衍生,有時候並非是品行操守的問題,而是因為手中有與貪念匹配的權力啊。分解過大的權力,正是抑制貪念最好的辦法。與其等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再去解決,為什麼不乾脆斷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呢?」
雲朝覺得,果然是自己拘泥了。雖然天啟帝如此,並不代表將來繼位者也是如此,便那是以後的事情,而且這樣的帝王教出來的繼任者,想來也不會太差的。而他們家,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去準備呢。
「是我想岔了。」
劉瑜笑道:「找哥哥來,便為問這個?」
雲朝不好意思的點頭:「心裡擔心,所以才想著找哥哥來問一問的。現在我都明白啦。」
兄妹兩便說起舅舅舅母離京的事。雲朝又問劉瑜大概什麼時候回邊關。
「放心,給外祖父那邊的禮物,我已經準備好了,回頭便讓兩位舅舅捎回去。我原是要三月里離京的,只是聽皇伯父的意思,可能要等到夏末了。如今邊關穩定,我在邊關幾年,該收攏的也收攏了,外祖家一意配合,差上幾個月,也不至於會出什麼問題。皇伯父讓我在
第七百六十五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