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小白菜燉蘑菇、公羊1573打賞支持!
還要斷更一周。
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還有巴西南部四省,農業方面主要以畜牧業為主,面積綿延150萬平方公里的拉普拉塔平原上,放養著成百上千萬的牛、羊、馬等經濟牲畜。
在一般人眼中,放養牲畜的牧區都是降水量低於400毫米的缺水地區,因為當地自然條件惡劣,人們才採用放牧這種低效的農業生產方式,而但凡當地自然條件合適,居住在那裡的華人就會把占據的土地開墾為耕地,種植上水稻、小麥等莊稼,在新疆南疆,只要當地的年降水量達到350毫米以上,移居那裡的內地百姓們便會發揮出農耕民族的特性,將貧瘠缺水的土地開墾為珍貴的耕地,並且投入大量精力小心飼弄。
漢民族錯失了大航海時期的全球殖民時期,四億多百姓擁擠在耕種了幾千年的土地上,對於土地的占有顯得十分渴望,而作為殖民後裔的南美白人們擁有他們祖先遺留下來的豐厚遺產,面對大量肥沃的土地,珍惜程度遠不如漢人百姓強烈。
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巴西南部四省的拉普拉塔平原面積為150萬平方公里,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是中國四大平原面積的近兩倍。
四大平原中,東北平原面積35萬平方公里,年降水量350-700,
華北平原面積31萬平方公里,年降水量500-1000,
長江中下游平原面積16萬平方公里,年降水量1000-1500、關中平原面積4萬平方公里。年降水量300-600。
總面積86萬平方公里的四大平原承載著大陸一半以上的人口,而原本作為主產糧區的四大平原基地,因為人口過多,只有東北平原一地仍然具有輸出糧食的能力,其他三大平原地區則由糧食輸出地變為糧食進口地。
廣袤的國土面積和充裕的肥沃耕地是一個國家成為大國的必要條件,拉普拉塔平原耕地面積廣闊,降水量和自然氣候與江浙地區相似,是一個十分適宜居住的地方,同時,即使是被阿根廷白人視作荒漠的巴塔哥尼亞荒原,年降水量也在350毫米左右,完全具備有將其開發為畜牧區的自然條件。
阿根廷白人坐擁寶山而不知運用,在南部地區被漢國占據後,幾百萬一無所有的華人移民經常領著政府發放的一把鋤頭、幾把斧頭,攜帶幾天食用的乾糧,就進入阿根廷南部未被開發的森林中,然後秉承漢民族先輩在黃土高坡、西北荒漠和東南山地丘陵等地區防沙固田、伐林填山造田的傳統,將一片片阿根廷白人不願意開發的土地開墾為一塊塊四四方方的農田。
1876年之前,漢國政府規定每個成年華人移民可以認購三十畝土地,1876年5月以後,鑑於移民數量猛增和國內工業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因素,李明遠調整了華人移民認購田地的面積,將每人三十畝下調為每人十畝。
十畝田地一般為位於平原地區的肥沃土地,對於選擇到內陸山林地區居住的華人移民,政府放鬆了對他們擁有土地的限制,規定每人能夠擁有三畝平地田地和三十畝山田,至於華人私自開墾出來的山林丘陵田地,只要面積不超過五十畝,並且在不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下,政府默認他們擁有開墾土地十年的使用權,十年之後,政府會根據移民一家後代人口的數量,重新對私自開墾出來的田地進行所有權確認。
在低利率的土地貸款買賣和大量政府提供的農用器械的刺激和幫助下,一批批組織起來的華人移民用雙手開墾出第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在原本歸屬於阿根廷白人的土地上面紮下了根,從1870年到1878年,漢國國內530萬華人百姓中,有300萬人居住在第一次阿根廷戰爭奪取的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形成了大大小小上千個聚居點,徹底斷絕了阿根廷白人反擊奪回北部領土的可能性。
拉普拉塔平原是南美漢國崛起的王霸之基,而十九世紀末則是奪取拉普拉塔平原的最合適時機,十九世紀**十年代,阿根廷、烏拉圭經過漢國部隊不間斷的騷擾打擊,錯失了接收義大利和德國移民的機會,人口數量因為戰爭、疾病死亡和逃離外國等因素影響,只有不到170萬,和十年前相比,人口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約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