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運氣」這個東西真的挺神奇的,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運氣一直很不錯。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明治維新其實也有英國的推動,當時英國為了對抗俄羅斯在亞洲的擴張,選擇支持日本,於是就有了日俄戰爭。
日本的歷次對外戰爭,都有著強烈的冒險主義色彩,贏了固然收益巨大,只要輸一次就萬劫不復。
另一個時空二戰結束後,美國和上世紀中的英國一樣,將日本打造成對抗俄羅斯的橋頭堡,於是才有了所謂的黃金四十年。
這個時空日本不再有這樣的機會了,南部非洲不尋求對抗,合作共贏才是王道。
俄羅斯就是個很好的合作對象,完美符合遠交近攻原則。
站在南部非洲的立場上,也需要給歐洲國家製造一些威脅,這樣歐洲國家才會更依賴南部非洲,保障自身安全。
對於東亞戰場,大鬍子還是信守承諾的,在完成集結之後,俄羅斯遠東軍區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指揮下,以最快的速度向負隅頑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進攻,行動被命名為「八月風暴」。
此時的關東軍,規模還是挺龐大的,共有31個師團,13個旅團,總兵力約97萬人。
遠東軍區的實力更強,由外貝爾加方面軍和遠東第一、第二方面軍組成,海軍方面由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阿穆爾河內河艦隊配合進攻,總兵力約160萬人。
俄羅斯軍隊發起進攻後,華西列夫斯基就將他的指揮部放在了海參崴,這裡也成為遠東軍區的大本營。
在俄羅斯,海參崴叫符拉迪沃斯托科,意思是統治東方。
按照慣例,東亞盟軍司令部向海參崴派出聯絡官,負責協調工作。
在俄羅斯軍隊發起進攻之前,安琪和麥克阿瑟曾向華西列夫斯基表示,可以派出空軍協助俄羅斯軍隊的進攻。
華西列夫斯基果斷拒絕,堅持由遠東軍區單獨負責對日本關東軍的作戰。
事實也正如華西列夫斯基預測的那樣,日本關東軍紙面實力確實挺強,可是只剩下一個空架子,精銳部隊已經在之前的作戰中消耗一空,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俄羅斯軍隊發起進攻的第一天,就有四個師團不戰而降。
經歷過歐洲戰場淬鍊的俄羅斯軍隊,也真不是日軍可以抗衡的。
前面早就說過,日本有限的那點資源,都被用來打造聯合艦隊了,陸軍的裝備水平非常差,也就只能用來欺負更落後的農業國家,在俄羅斯的裝甲洪流面前,關東軍一潰千里。
「俄羅斯人的運氣真好,遇到現在的日本。」來自美方的軍事觀察員泰勒·布魯斯情不自禁感嘆,在他的面前,從渡船上下來的日軍戰俘正在列隊,即將被送往戰俘營。
也不能怪華西列夫斯基,近百萬關東軍,對於俄羅斯來說是難得的勞動力補充,在接下來的戰後重建中,這些俘虜將發揮巨大作用。
這應該也是受東亞盟軍啟發。
在歐洲戰場作戰的時候,俄羅斯軍隊對待戰俘的方式是非常殘酷的,尤其德軍戰俘。
跟俄羅斯軍隊相比,西線盟軍就是一群錢串子,不管什麼事都是從經濟角度出發,就連戰俘都要最大程度榨取剩餘價值。
戰俘的作用所有人都看在眼裡,尤其在法國,俘虜在戰後重建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吃得少幹得多,不需要薪水,不會組織罷工——
尤其最後一點,對於法國來說再重要不過。
俄羅斯對德軍戰俘的態度也可以理解,畢竟是無法化解的血海深仇,只能用生命和鮮血來洗刷。
對日本,俄羅斯的態度悄然發生變化。
這也可以理解。
日本跟俄羅斯,只在戰爭爆發之處,發生了一點小摩擦,隨後就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相安無事。
所以日軍戰俘就成為俄羅斯的最佳勞動力補充。
更何況這裡還是西伯利亞,對於原本就地廣人稀的俄羅斯來說,青壯年勞動力愈發寶貴。
讓人遺憾的是,日軍戰俘中,青壯年的比例很小,所有戰俘要麼白髮蒼蒼,要麼滿臉青
2619 八月風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