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曹志強淡定的搖搖頭。「徐導演,你咋比我還天真?
不找製片廠,自己拍獨立電影?你想啥呢?這可不是國外!
難道你不知道,咱國內只能是電影製片廠才能拍電影,私人是不許拍電影的嗎?」
確實,也不怪曹志強如此冷嘲熱諷,實在是此時的國內,個人根本就沒法拍電影。
因為在這個時期,國內基本都是計劃經濟,電影也是同樣的。
你如果要拍電影,只能是電影廠拍,而電影廠要拍電影,也是上面領導定計劃,然後立項目,立了項目之後再要經費,要了經費再核算,核算完了,撥下經費,再籌備攝製組,正式開始拍攝。
整個過程相當繁瑣,以至於很多電影可能早就立項了,但等到正式拍攝,可能已經過去一兩年甚至三五年了。
就算電影拍攝好了,也要給電影局審查,審查過了,再統一交給中影收購你的影片,然後中影再把電影拷貝,按行政區域發行到各個地方放映單位,也就是各個電影院。
在這個審查發行過程中,也很繁瑣,萬一哪個地方出問題,可能一壓就壓好幾年。
換言之,曹志強就算自籌經費自己寫劇本自編自導,甚至攝影器材都自備,但他想拍電影,至少要找一家電影廠掛靠才行。
而且拍好了電影,想要上映發行,也得讓那個掛靠的電影廠出頭送審,然後審核過了,被中影收購,中影再根據自己的計劃,安排你的電影上映。
但什麼時候上映,依舊不是你說了算,而是中影領導說了算。
當然了,如果你有大關係大背景,能直接找到電影局甚至中影領導,那自然一切好說。
電影局此時是歸文化部的,要是能找到文化部某個比較厲害的領導,也同樣可以好說話。
比如偷偷插隊,提前在好時段播放,都是可以的。
可以這麼說,在國內想拍一部電影並發行,看的並不是你有沒有錢,而是你有沒有關係。
你有關係,沒錢都有單位兜底。
比如這個徐慶冬,他怎麼認識的曹志強?
還不就是徐慶冬想拍一部國內第一部音樂電影,缺錢了,就找文化部藝術局的老上司劉主任幫忙。
劉主任想進步,看在徐慶冬父母的份上,想幫一把徐慶冬,贏得一個好印象,就拉曹志強這個京圈新貴來投資?
當然,劉主任也不是空手套白狼,他找曹志強投資,也得給人辦事兒。
給曹志強的所謂朋友安排工作,就是劉主任的回報。
所以,從徐慶冬的身上就看出,這時期你如果想拍電影,關鍵得有關係。
這個關係可以是你自己從無到有建立的,比如那些名導演;也可以是靠著父母的關係,比如徐慶冬。
反正不管怎麼樣,在此時的國內,你要想自由的拍電影,你首先得有關係,要不然,就只能慢慢熬資歷。
而獨立電影,其實就是個人電影,這恰恰是國內此時根本不可能出現的情況。
「誰說私人不能拍電影的?」徐慶冬突然呵呵一笑,「哪條法律哪條法規說的私人不許拍電影?」
「嗯?」曹志強一愣。
「明明就是啊?
電影局不是有那個什麼,電影管理條例的,規定只能電影製片廠才能拍電影,而且要拍電影之前,不是還要先拿到電影攝製許可證,然後才可以拍電影嗎?」
徐慶冬一皺眉,然後就哈哈一笑:「不知道你從哪兒聽來這些亂七八糟的。
電影管理條例?從沒聽說過電影局有這玩意兒,倒是各個電影製片廠,都有自己的廠規。
至於電影攝製許可證,這更是沒影的事兒。
咱國內都是各個製片廠自己決定拍什麼電影,拍好了後再送審,送審不過就不准上映,根本不需要什麼許可證。
所以,咱們完全可以用個人名義拍電影,電影拍攝好
378 為了吃那口醋,先要包頓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