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來了,帶著一摞厚厚的文件來了。茶壺小說網 m.chahu123.com
張宣倒杯茶,招呼她坐下就驚訝問:「這麼多要簽字的?」
李梅有點渴,接過茶大喝幾口道:「這還只是第一批,後面還有好幾批,國內拿塊地,上上下下要跑的部門太多了。」
張宣瞭然,也是無奈:「辛苦你了。要不後面我跟你一起跑吧,免得你來回奔波。」
李梅拒絕了:「算了吧,你現在可是如日中天的大作家,還是干正事要緊。
批文這東西只是個手腳活,勤快一點我還是能應付的。」
話到這,李梅瞅著這張年輕過分的臉,感嘆道:「說起來你不信,當時得志要我過來給你幫忙時,我是一千個不願意的。。
後面還是因為你是作家,我才答應下來。
如今看著報紙上每天鋪天蓋地都是關於你的新聞,我覺得時來運轉,替你這種大老闆做事,好像也不委屈。」
張宣樂呵呵直笑,擺擺手說:「我算什麼大老闆呀,別折煞我了。」
李梅用一種肯定的口氣道:「不必謙虛。把這塊2.2萬平米的地皮拿下來,這輩子你都不愁吃穿。」
張宣一邊簽字,一邊抬頭看她眼,揶揄說:「對房地產的信心,你倒是比我還足。」
李梅點頭:「那是當然。這20年來我奔波在世界各地, 接觸不同的人、接觸不同的國度,說句不客氣的, 對房地產自有不同的感悟。
我們國家人口多, 經濟高速發展, 城市化進程快,房子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為剛需。改革房產肯定會成為國家層面的大政策, 而且是勢在必行的大政策。」
這女人有點眼光啊,不愧是喝過洋墨水的,不愧是跑遍世界實戰經驗豐富的人。
張宣玩笑問:「你留學不是學的土木工程嗎, 什麼時候對經濟發展有這麼高的造詣了?」
李梅搖搖頭:「這也並不是我的個人觀點。國外很多學者、企業家都是這麼認為的,他們非常眼紅,只是國內政策抓得緊,他們虎視眈眈卻沒有任何辦法分一杯羹。
在這一層面, 倒是香江的一些人走在了前頭。最近我一直在追蹤關於滬市浦東新區的新聞報道,對這方面自然有心得。」
說著,李梅話鋒一轉:「張老闆, 如今國家政策全力傾向浦東新區, 我們要不要去那邊弄塊地?」
四目相視,張宣幾乎是秒懂她的意思:「你是說在香江開一家公司,以港資身份去拿地嗎?」
李梅說:「港資身份好用啊, 各個地方親賴和信任港資。在國內同樣一件事, 港資這身皮能省去90%的麻煩。」
張宣瞬間心動了, 可下一秒又開始犯難:「哪來那麼多錢?」
李梅緩緩轉著手中杯子,「不急,慢慢來, 到了下半年,我們手頭應該就充裕了。」
一口氣簽了20多份文件,張宣打算停筆時, 李梅不慌不忙從包里掏出一本「風聲」,擺他跟前:
「這是曹茉托我的事, 她現在可是你的忠實讀者。」
聽到是新民晚報的主編曹茉,張宣很高興,大筆一揮,把名簽上。
4月19號, 陶歌打電話來了。
電話一接通, 陶歌就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張宣連忙打斷:「別說, 別說, 讓我猜猜。」
隨後他就猜測問:「是不是30萬冊圖書賣完了,又要加印?」
陶歌責怪道:「我是來報喜的,你這樣聰明,我一下就沒成就感了。」
張宣笑著解釋:「這還真不是我聰明。
前兩天我特意去了趟羊城的新華書店,那排隊購書的盛況啊,嚯!不瞞你講,我虛榮心直接爆表!
那售賣員都說存貨不多了,你現在又跟我說好消息,我怎麼可能猜測不到呢。」
陶歌笑說:「那你猜猜,這次加印多少?」
張宣想了想,給個數字:「上次是30萬冊,我猜這次還是30萬冊。」
陶歌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