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氣走了小姨,現在她姥姥家她最金貴了。/www。qВ\\畢竟曾經成熟過,不然她真想把她姥姥藏匿的陳年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搗鼓出來,可惜人是物非,沒那心情和臉皮了。
閒著也是閒著,還是拜訪拜訪親戚吧。
大舅住前院,自己弄了個小驢車,每天去李薇爸爸所在的酒廠拉些酒糟沿街叫賣。有個兒子才兩歲,小名叫老虎,由舅媽帶著。舅媽則是李薇家所在的村子裡的姑娘。由嫁出去的李薇媽媽程敏介紹的。而那住在姥姥家後面那條街上的,結婚不到一年的二舅媽,也是老媽程敏從林家村給介紹過來的。
李薇估摸著,她姥姥要是多生幾個兒子的話,她老媽能把她們村的姑娘都給批發過來。要是多生女孩兒,那她老媽就能把村裡的小伙兒批發過來,兩個村子可以結成親家村了。
由此可見她老媽的傳銷天賦啊,難怪惡農喜商。
現在包產到戶已經好幾年了,李薇家裡的大田地都租給別人種,只留了園田地種少量的糧食和蔬菜。這種行為在這個年代還是比較前衛的,畢竟就本地來說,不過是剛剛溫飽,至於小康,那是十多年後經濟發展起來的事兒了。
現在距離秋收還有半個多月,正是一年中僅次於冬季的不太忙的時節。姥爺幾天也是休息,同姥姥兩個侍弄侍弄菜園子,收拾收拾農具,為未來的秋收農忙做準備。
李薇閒來無事,溜達到前院去看看大舅家的大表弟大虎。大表弟長的很像大舅媽,白白胖胖的,黑溜溜的大眼睛,長的很討人喜歡。這大表弟長大了也算子承父業並發揚光大,大舅趕驢車,他開三輪車,農村俗稱三驢子。
大虎太小,一周歲多點兒,剛剛學會走路,話是不會說的,但是顯然看見李薇很高興,咿咿呀呀地要李薇抱抱。大舅媽性格比較憨厚,不大愛說話,人情事故上遠不如同一個村里出來的二舅媽靈通。
李薇玩了一會兒就受不了了,小孩子忒沉重,大舅媽忒沉悶!
她可是來度假的,不是換個地方帶孩子,此地不宜久留,趕緊撤吧。
下一戶要拜訪地是二舅家。二舅跟大舅一樣。一結婚都分家單過了。
二舅承包地是原先村里地馬車。三馬一車。配置上比大舅高了幾個等級。在本村地社會地位和人際關係也比大舅要好。跟大舅一樣。都是三間瓦房。
就沖舅舅們一結婚都有自己地住房這一點。李薇一直覺著她姥姥姥爺這輩子活地挺成功。
農村有句話。給兒子蓋座房娶了媳婦。這輩子能閉眼了。
最重要地是。孩子們都嫁娶地挺好。也都知道好好過日子。家教也是成功地。
雖然後來小姨嫁地次數多點兒。工作也換地勤了點兒。但是李薇覺著這跟她姥姥姥爺沒多大關係。要說有關係。那就是不該供她讀那麼多書。古人不是曾經這麼曰過麼: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所以素質跟讀書多寡是沒有絕對關係的。李薇覺著她小姨就是念了點書,其實還不算多,但是開了眼界,心氣兒也高了,很多追求也是水漲船高,越來越高。
估計壞事兒就可能壞在那個讀的書不算多上,真讀書讀明白的,未必就像她活的那麼鬧騰。
李薇一路想著心事,很快到了二舅家。二舅出去給人運輸了,二舅媽很熱情地招呼她。
「小明什麼時候來的,你爸媽還好吧,中午在這吃飯吧,二舅媽給你烙雞蛋餅。」
李薇心裡感嘆,同樣是一個村子出來的人,這做人的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她去大舅媽那裡,走了連個話兒都沒有。
而二舅媽,一向能說會道不說,幹活兒也是一把好手,截然不同的兩個人。還真是一樣米養百樣兒人啊。
李薇覺著,可能是老媽把性格內向的大舅媽介紹過來後悔了,再介紹的時候謹慎了許多,所以,性格外向的二舅媽誕生了。
李薇在二舅家呆了一會兒就走了。
大舅媽那是沉悶,二舅媽就有點兒居心不良的聒噪了。從李薇一進門,她姥爺去她家幾趟送什麼拿什麼,她老爸開多少工資,她老媽現在能掙多少錢巴拉巴拉。。。。。。
李薇覺著她二舅媽該改名兒叫做包打聽。她還以
十天命難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