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來了,很快,村裡的其他幾個有頭有臉的人也都到了順兒家。樂文小說|秋氏看到這是商量正事的架勢了,趕緊叫了於桂榮帶著四個五個孩子到了西屋。東屋留給順兒他們談事情。
其實扔孩子這件事情,背後直接關係著計劃生育政策,如果誰家都是生了閨女就給扔掉,還都扔到他們村,那可真是大條了。上頭問罪不說,順兒家,甚至他們整個村子都沒有辦法承擔這樣的事情。
想到這裡,許昌直接讓人把孩子抱到敬老院去,然後讓自己的老伴和兒媳婦們輪著照顧。大家商量的結果就是這件事情要上報到縣裡去。順兒非常贊同,生了不養,簡直是草菅人命,一定要查出來,是誰把孩子給扔了。在農村里,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很難查,只不過是大家不想找麻煩罷了,正所謂,民不舉官不究。但是現在一旦政府開始整治了,那很快就會查到。
等人都走了,順兒才嘆了口氣,對爺爺說道,「爺爺,你說,這個孩子……」
「你已經養了蓮花了,自己又有三個親生的孩子。再多養,就算有錢有糧,也沒那個精力。你自己的孩子都讓你大姨和你媽看著呢!再抱回來一個,算是啥事兒。」
陳德水的一番話,直接把順兒心裡的那點不忍給堵回來了,也想開了,說道,「爺爺說的對,盡力而為就好了,再多了,我真是沒有那個能力了。不過,咱們把家裡的小衣服收拾收拾吧!那個孩子也沒有吃喝,家裡還有奶粉,咱們也送一箱吧!」
陳德水說道,「奶粉還是你自己出錢買些回來吧!這些鐵盒子的奶粉就這麼多了,咱們家的孩子還得喝它找補肚子呢!再說了,那個孩子如果挑嘴,喝慣了你給的鐵盒奶粉,以後不吃別的了,你不是更麻煩嗎?」
這事的確很為難,說道,「我擔心人家說我,給自己的孩子吃的好,給別人的孩子……算了,我盡力就是了。我又不是菩薩。」
順兒到西屋去照顧孩子了,秋氏回到屋裡,開始翻箱倒櫃的找東西,敬老院那裡可是什麼孩子用的東西都沒有的。
村里都炸開鍋了,有事兒沒事兒的都去看那個可憐的孩子,當然,也有人開始議論順兒這次的作為,有人發酸,說順兒反正都養了一個,再養一個也不差啥。當然大多數的人還是理解順兒的做法的,發善心也得看情況,沒那個能力還非得做這樣的事,沽名釣譽嗎?要知道,一個人有多大的名,就得承擔多大的責任。
出了這麼大的事,順兒心裡憋屈,更多的是擔心,擔心這件事情在村里人的議論下,五行中給自己和家裡人帶來壓力。所以這幾天,順兒沒事兒就到有老人,明白事理的人家串門。當然,也不是刻意的過去,馬上要開春了,村裡的大事小情,順兒向來都是問過大家的意見的,尤其是尊重老人們的意見,又不理解的,順兒也耐心的給老人家解釋。
且不說順兒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光是背後代表的意義就不一般,老人們雖然見識有限,但是順兒這麼做是對他們很大的尊重,讓他們參與到村里大事的決策上來。將老人在家裡的地位提高了,有話語權了,相對的,順兒實行的政策也會少了很多的阻力。
這天,順兒去劉大嫂那裡,幫她看閨女的嫁妝,劉大嫂就是趙淑嫻的嫂子,當年為了教訓負心漢,可是出了大力氣的,當然,她也是非常得順兒重用的,村裡有啥好事兒順兒都不會忘記她,是順兒的得力幹將。現在趙淑嫻的日子過的可是不錯,孩子讀書好,懂事,她自己過的也不錯,村里還有人給她介紹對象,但是趙淑嫻可是沒有這個心思了,現在專門研究上了絨繡,很是滋潤。
現在都時興給新婚的小兩口到縣裡買辦結婚用品,但是他們村裡的人講究一些,非得要準備一些特別的東西,這些年在順兒的帶動下,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都會上一手好針線,會刺繡的人多了起來,手藝不算精湛,但這個時代,只要說會,那就代表著你是才女,是賢惠人。劉大嫂的閨女就跟順兒學了幾手,所以這婚禮用的門帘和被面什麼的,就都是自己做的。順兒來了幾次了,劉大嫂的閨女小蔥也經常到順兒家去討教。
正好今天村里好多女人都聚在劉大嫂家裡給小蔥做被子,順兒也正好過來送添妝,剛走到院子,劉大嫂就迎了出來,看到順兒就笑著說道,
「順兒,你咋來了,家裡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