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姝知道何為秦淮伎。
那便是在秦淮河畔以歌舞為業的女子唄,她倒還覺著中常侍嚴重低估了她的常識,當皇帝的面,就侃侃而談:「秦淮伎雖然多在青樓賣藝,但這些伎人,除生計外也總有日閒,那時我與父兄們踏春,就有見秦淮伎於溪畔澗堤載歌載舞,操琴鼓瑟,貴庶皆有圍觀,無人覺得粗鄙,我阿爹更是會為那些伎人奏樂呢,我怎麼不知道秦淮伎了?是,她們皆入賤籍,沒有世家權閥邀請她們為座上賓,可世人對她們的技藝都是極欣賞的,興致濃時,誰還在意尊卑貴賤啊,萍水一樂,無關身世差異。」
把中常侍倒說得臉紅了,他作為一個宦官,還真的有些把伎和妓混淆了。
不過中常侍兀自嘴硬:「便是如此,中女史也沒有出入青樓的道理。」
瀛姝樂了:「誰說查案就一定要親自去青樓的?我是多不便,可我有的是人手啊,只不過不在宮裡,也幸虧他們不在宮裡,這才能便宜行事呢。」
「這事就交給你去辦,但無論查出什麼,不可對任何人聲張,直接向我稟報。」皇帝下了決心。
瀛姝很樂意承擔這個任務,歡呼雀躍著告退,把中常侍又給震驚了,連連搖頭:「有建康宮在,就有老奴在建康宮裡,老奴經眼了不少的人,女子中,還真沒有王女監這樣的,這件事案啊,陛下便是交給簡娘娘,簡娘娘恐怕也是要推脫的。」
「簡嬪的心思根本不在朕身上。」皇帝淡淡說道:「朕心裡也清楚,這個內廷,慢說簡嬪了,朕對皇后如何?若不是念及這麼多年的夫妻之情,真當朕不敢嫌棄她這原配髮妻麼?人活得年歲越大,心腸其實越冷硬,朕對皇后是有情的,只不過這情分漸漸已不同歡好之情了,可歡好之情又算什麼呢?朕是如何對江嬪的,又是如何對皇后的。
罷了,簡嬪無爭寵之心,對朕沒有歡好之情,可是作為臣子,她無論是心性還是行為,無可挑剔,她畢竟有四郎,很多事情上,先為四郎的安危考慮是正確的,比起簡嬪來,更讓朕心冷的是喬氏。」
中常侍越發地糊塗了,明明說的是王女監,怎麼就招得陛下說起皇后、簡嬪、喬嬪來?他的本意其實很單純啊,只是覺得,王女監過於努力了,簡直就是以迎難而上為樂,膽識是真的不小。
瀛姝還在計劃著怎麼查明誰在嫁禍婉蘇小友呢,這天,卻又被李嬪給召見了。
李嬪請她吃了頓好吃的,而且塞給她不少首飾,外加一番說明:「帝休就放心吧,這是我給你的中秋禮,我已經上報錄案了,你也可以直接向陛下求證,我沒什麼事煩你,就一件,陛下許久不寵幸我了,你見機把我提上一提,陛下就想起來我了,我立誓,我是真的掛念陛下,不存別的企圖。」
李嬪把瀛姝反而弄得有些不會了。
於是也只是把李嬪送的禮上報給了中常侍,中常侍倒是不覺為奇,還挺樂意告訴瀛姝一些內情的:「這李嬪啊,也真奇怪,她有日在陛下面前,可勁地誇獎七殿下,卻是夸七殿下擅長皰廚之技,把陛下都說愣了,陛下就試探著,說還是七殿下至孝,不孝者必然不賢,倒是至孝者,只要嚴加教管,還大有望孝賢兼備,可李嬪怎麼說呢?說七殿下這大點的年紀,知道什麼孝順啊,就是有烹飪的興好,只要做出一道新菜式,自己吃著開心了,四處送人,宦官宮女還比陛下先試吃呢。」
中常侍還跟瀛姝講了一件事:「早些時日,李嬪還吃石嬪的醋呢,尤其陛下寬赦了石嬪後,李嬪直接在路上堵了御駕,硬把陛下拉去了她的居閣,質問陛下,為何這樣不公允,陛下只嘆了聲氣,說也是逼不得已,誰知李娘娘立即轉怒為喜了,就講什麼,陛下為了大局才寬敕石嬪,她半點不在意,絕對不會有損陛下的計策,還真是,就那天之後,李嬪竟主動跟石嬪示好呢,說什麼,讓石嬪莫難過,實在不行,她讓七殿下認石嬪當生母,大不了她再想法生個公主,如果石嬪的確喜歡女孩,再換回去。」
瀛姝:
她算是聽明白了,李嬪就是個天真爛漫的性情。
前生時,陛下駕崩,李嬪竟投繯自盡了,這種事十分具有陰謀的意味,可七皇子卻一直健健康康的活下來了,只被封了個郡王,但經起商來,開的就是個大食肆。
司空
第137章 女史成了「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