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些印象,名叫周邦,是個已經五十歲,在廣西地方幹了二十多年的老地方官了,由於是舉人出身,所以一直也沒有去中央的機會,在廣西這個偏遠省份,幹了兩任縣丞,兩任知縣,兩任通判,打打轉轉幾十年,倒是官聲不錯,在桂林周邊的老百姓里頗有威望。
直到之前的桂林知府跟著巡撫曹曄那個煞筆出逃梧州,結果自然不意外,跟著曹曄被砍了腦袋,作為通判的周邦這才代理府中事務,倒是做的不錯,和總理防務的趙印選配合的很好,朱由榔一到桂林,就給他轉正了。
幾路人馬匯合之後,已經有了一萬七千多人,浩浩蕩蕩,接著加緊南下。
待再一次來到桂林城前時,朱由榔幾乎有些認不出這座城市了。
城牆外原本破舊的羊馬牆(一種修在城牆外圍的低矮土牆,古代用作城防的外圍陣地。)被重新修整,將整座城池包裹起來,羊馬牆內外各有一道壕溝,互相串聯,密密麻麻如同蛛絲網。拒馬、簡易哨塔和簡易兵站都十分齊全,遠遠看去,朱由榔還以為這是後世一戰時期的陣地。
過了層層哨卡,朱由榔才在城門前見到了出城相迎的桂林知府周邦。
這位老知府已經五十有三了,在這個年代已經算是老人,頭髮花白,但精神矍鑠。
朱由榔見他還赤著腳,官袍上泥污不少,一問才知道,人家剛才還在城外的工地上指揮民夫呢。
自從趙印選帶著部隊北上千秋峽布防後,桂林府的一切軍政事務就理所當然的由周邦接任。
作為知府,他在知曉上面企圖在桂林死守的意圖後,便開始加緊準備。
先是將桂林城周圍村鎮乃至靈川縣城的百姓或是遷入城中,或是疏散到遠處城鎮,而後便帶著人馬將周邊房屋、樹木全部拆卸、砍掉,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這些東西變成清軍就地製造攻城器械的原料,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城外壕溝、羊馬牆加固和作為滾木使用。
接著他徵發桂林城所有十四歲以上,五十五歲以下的男女百姓,圍繞著桂林城修建工事,打造器械。桂林臨近湖廣,往來經貿不絕,當地百姓對於清兵的所作所為還是有所了解的,周邦再讓吏員四處宣傳,大家也都明白一旦城破,所有人都不會有好結果,故而男女老少齊上陣,均十分賣力。
說起來廣西地區夷漢雜居,土客矛盾嚴重,所以民風尚武,自古就有「狼兵」之說,老百姓面對戰爭,並不像江南士民那般驚慌失措,而是很快在府衙和軍隊組織下佐理防務。
了解情況後,朱由榔十分欣喜
「此番周卿立下大功啊!」
他原以為到了桂林還得先抓緊時間休整一番防務,沒想到桂林知府已然做到了如此地步。
周邦謙虛回應
「非止臣一人之力,廣西百姓素來剛韌,清虜殺掠無數,此乃民心耳。」
說完朱由榔自是又勉勵了一番,讓這位基層出身的老知府頗為感動。
言罷朱由榔又看向周邦身旁另一位同樣五十來歲,只不過頗為富態的錦衣貴族。
他大致也猜出對方身份了
「這位是亨歅皇叔吧?」
「老臣拜見陛下!」
錦衣老者乃是現任靖江王朱亨歅,靖江王在明代諸多藩王中比較特殊,因為這一系並非朱元璋之後,而是太祖之侄,南昌王朱興隆之後,世代受封桂林。
周邦在旁解釋,說起來這一代靖江王朱亨歅倒是個識時務的,聽聞朝廷戰事危急,桂林將成為風暴中心,也不含糊,立刻將全府的幾乎所有存糧、銀子捐給府衙支配,又親自帶著府中護衛、奴僕參與修建工事。
朱由榔聞言很是欣慰,大明朝如此像樣的藩王實在不多了。
讚揚一番之後當即令王夫之擬旨,加周邦為廣西按察使,改封朱亨歅為桂王。
周邦還好,朱亨歅卻是十分驚詫,因為桂王便是朱由榔繼位之前的封號啊,這是不是有些......
但朱由榔其實另有打算,因為他對這一仗的信心實在稱不上十足,萬一桂林城破......也算是對自己的後事做些安排。
第54章 擎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