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由校搖擺不定的時候,他翻出了《資治通鑑》看了起來,很多東西看過之後,讓朱由校猛然驚醒。
朱由校發現,自己正在陷入一個政治正確和自然正確的選擇之中。
民族團結是一種政治正確,而民族衝突,則是一種自然正確。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縱觀人類歷史,實際上就是一場民族衝突的歷史,就像是是《動物世界》一樣。
「生產力與經濟發展不僅使得工人與資本家長期鬥爭之後地位提升,同樣適用於各人種之間的關係。」朱由校突然領悟了,發現地球上各個種族之間的關係,也是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走向相應的文明。
生產力越落後的時代,種族之間的衝突就越殘酷,往往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屠殺行為,地球上的人種,無非就是分為棕色人種、黑色人種、白色人種,以及原種人,或者叫所謂的黃種人。
其中在地球歷史上長期活躍在頂級的,就是棕色人種、白色人種、原種人,黑人則因為太過落後,一直沒有登上歷史舞台。
棕色人種最為殘暴,匈奴、蒙古、日本、野豬皮這些都是屬於棕色人種的範疇,在生產力比較低級的歷史階段,他們憑藉著殘暴這一優勢,數次擊敗華夏的原種人,以及歐洲的白種人。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棕色人種被歷史所淘汰,退出歷史舞台,淪為打醬油的存在。這時候沒那麼殘暴,但道德水平同樣沒那麼高的白種人登上歷史舞台,對世界展開殖民。而這一階段,最高級的原種人又被最低級的棕色人種壓制到了歷史低谷。
而當生產力進一步的提高,華夏的原種人的優勢就發揮了出來,最擅長生產的華夏原種人開始重新登上歷史舞台,並且逐漸取得優勢,進而推動世界各民族,以更為文明、和平的方式相處。
朱由校回顧了一下重生前的歷史發展軌跡,突然領悟到生產力在這其中所發揮的重大因素。
這和工人爭取權益、民主是一個道理,都是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結果,而不是民主帶來了生產力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換而言之,世界的和平,也是生產力的進步和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而不是先有了世界和平,才有了世界生產力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
華夏民族的道德水平,在世界各民族之中確實是唯一比較高尚的,然而在歷史上,華夏民族也因為這種高尚,一廂情願的求民族團結,付出過諸多慘痛的代價。
例如曹魏收留滿族,結果導致五胡亂華。梁武帝收留了滿族侯景,侯景把江南變成了千裏白骨。漢朝收留了匈奴,匈奴首領劉淵滅亡了西晉。李世民收留了一堆蠻夷,招致安史之亂,李成梁父子養寇自重,最終導致滿清入關。
唯一看出民族本質問題的中國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做過一次偉大的實驗,禁止蠻族族內通婚,把幾十種琳琅滿目的色目人,雜交出了一個新族群:漢穆。如果不是朱元璋類似於孟德爾雜交小豌豆一樣的偉大實驗,拖到清朝,色目人尾大不掉,漢族根本不是擅長欺詐和做附庸的色目人的對手,中華也就會變成東亞斯坦。
人類的歷史,和《動物世界》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掠奪的方式在不斷的提升,進而血腥的屠殺就少了。
最開始人類文明形態比較低的時候,當時還不需要奴隸,所以戰敗的一方往往就是被直接屠殺殆盡,然後掠奪戰敗方的領地,從而獲得更大的狩獵、採集範圍,例如北美洲的土著,還處於這種文明形態,這種文明形態下,掠奪的就是天然的自然資源。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長,狩獵和採集已經無法支撐的時候,人們開始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這時候就需要勞動力進行生產,進而人類的種族衝突,就又發生了演變,從原先的屠殺戰敗方,變成了把戰敗方變成奴隸進行奴役,這時候掠奪的就是勞動力資源。
生產力的進一步提升,人類就發展到封建時代。封建時代則是通過稅收來建立統治,封建王朝的戰爭,戰敗的一方則被勝利的一方所統治,從而通過稅收進行掠奪。
接著就是工業時代,這一階段就是以武力打開其他國家的國門,然後將其他國家變成商品傾銷地和原材料產地,從而掠奪財富,進而又伴隨著各種武力鎮壓。隨著生產力
第478章全球帝國殖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