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mba教育開始於1991年,在全國9所高校進行試點。
1994年10月,中國mba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mba教育在中國才慢慢變得正規起來。
最近,國家經貿委和教育部進攻溝通商議,準備面向國有大中型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在職mba學生招生,並計劃實施mba入學全國聯考。說白了,就是中央認為國企管理人員水平太差,想扔到學校里回爐深造。
復旦mba是中國開辦最早、最具品牌影響力的mba項目,至少在90年代中期確實如此。
教育部最近發了話,讓各大高校互相討論研究,商量一下怎麼搞國企管理人員的在職mba教育。於是各種高校學術交流會就開始了,今天,中山大學派了個四人小組前來復旦管理學院。
會議室。
復旦教授申勇毅闡述總結國外mba教育發展經驗說:
「管理教育,是在西方工商界的推動下發展的。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明顯分離,對企業管理人員的需求迅速膨脹。特別是哈佛商學院的1949屆,可謂輝煌璀璨,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高端管理人才!」
「到了80年代,由於日苯的迅速崛起,美國輿論把經濟不振的矛頭指向管理教育,美國mba教育開始全面改革,我們國內現在就是學的美國改革後的那一套,當然,其中也結合了日苯的mba教育優點。」
「今天我想說的是法國mba教育,它跟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不同。法國的mba教育只有一個學年,入學者年齡必須是30歲左右,學生能在學校學到理論,也可以把他們過去的實際管理經驗帶進教室,這就實現了教學相長,學生和老師都在進步。」
「國經委和教育部這次的想法很好,讓國企管理人員回到學校讀書。管理人員可以帶來他們的實際經驗,我們可以交給他們理論知識,這就能促進中國的mba教育走向教室,走進企業和工廠。對此,我是舉雙手贊成的,我堅決擁護上級的指示……」
中山大學教授陳垣道:「申教授說得很好,以前我們的mba教育是閉門造車,關起門來做研究。理論無法聯繫實踐不說,讀了mba的學生也很難發揮作用。這些學生也就20出頭,進了國企能做主嗎?不能!學生反而沾染上了國企的各種毛病。中央領導們是非常英明的,把國企在職管理人員送進大學,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回去就能用得上。」
「我認為應該學習法國,把在職mba課程的學制定為一年,畢竟那些國企領導也沒太多時間。」
「一年能學什麼?就來走馬觀花,鍍金而已,至少兩年!」
「看教育部吧,我們說了也不算。」
「教育部就是讓我們討論,各高校加強交流,弄出一套比較適合的方案來。」
「……」
教授們說著說著就開始爭論,雙方領導站出來打圓場,然後大家就開始聊天。都是聊些國外的mba教育,分析美國、歐洲和日苯的不同,一切傾向於美國,一些傾向於日苯,還有少數傾向於歐洲。
接著,他們又開始談國企的弊端,一個個大搖其頭,都認為不是讓領導來上mba課程就能拯救國企,非得從根源上改革制度不可。
討論了一上午,中山大學的教授們又去復旦管理學院參觀,最後還抽空去看了看復旦管理協會(學生社團)。
下午四點多的時候,中山大學的張洪波教授突然說:「貴校有個宋維揚,他是成功企業家,喜豐公司的管理就做得很不錯。而且他那本《未來屬於中國》我也看了,書中有一部分是談產業結構和企業管理的,寫得非常好!」
「宋同學確實很優秀,他是我們學校的名人。」復旦的申勇毅教授笑道。
張洪波問:「他也是管理學院的學生吧?」
申勇毅搖頭苦笑:「這小子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跑去讀法學院了,還是社會學專業。」
「在中國做企業嘛,是該社會一些。」張洪波說。
教授們哈哈大笑,被張洪波給幽默到了。
申勇毅說:「現在也該下課了,張教授要是想見見宋維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