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袁大都督為大清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可以說是大清的再生父母,那麼作為清朝皇帝的愛新覺羅家族給袁崇煥修紀念館,修廟來紀念他也就可以理解了。就如我們現在對於在建國過程中犧牲的那些先烈們的緬懷一樣,人家大清對於袁大都督也是要緬懷的。
袁大都督為大清江山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那就絕不能讓他的後代受苦了,因此,在袁大都督死後,把他的遺腹子立即就接到了後金的地盤上,精心照顧,並直接抬為上三旗的滿人,從而永賞大清的富貴,世世代代受大清皇帝的重用。
這也符合清朝開國皇帝們的風格,那就是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大清正是靠著這樣的用人和用兵原則才奪下江山的。而不是如大明一樣,有了功勞那都是文官的,有了罪過那都是武官和士兵們的。
如果從這方面考慮的話,那麼出現在北京的袁督師廟和袁崇煥紀念館以及在東莞修袁崇煥紀念園也就是很正常的了,這和我們現在修如那些開國元勛們的紀念館是一個道理。
當然,由於袁大都督是秘密戰線的人,我們現在可以公開紀念這些地下黨人,那中國古代的歷史可沒法這樣寫呀!畢竟這不符合儒家的傳統嗎?那麼乾脆把《明史》改一改,把袁大都督塑造成大明的英雄不就成了嗎?
於是在大清大搞文字獄的背景之下,袁都督廟、袁崇煥紀念館之類的建築也在清朝皇帝的關照下建成了,反正在大清皇帝看來,《明史》是由我修的,真實的歷史我們已經把它給銷毀了,剩下的就只有我們修的《明史》了,到時沒有其它的資料的情況下,你們這些後人只能相信我大清修的這本《明史》。
想想以後的那些漢人竟然把大清的開國功勳給當成自己的民族英雄來紀念,這可能是康熙和乾隆皇帝最大的快事了。畢竟做為一個滿人的皇帝,生前統治著這些漢人,死後又能愚弄這些漢人,這也符合康熙、乾隆兩位皇帝那種捨我其誰的性格。
如吧,扯的又有些遠了。現在書歸正文。
就這樣在希孟的安排下,也是在生存的壓力下,現在的台灣的每個人都是忙得不可開交,會種地的都在開墾土地,工匠們則在忙著建房、造船、造炮等,那些肩不能扛,背不能挑的那些閹黨的文官們的那些子弟則在希孟的組織下學習著希孟新編的小學和中學課程,來為以後當教師作準備。
而軍營里更是操練得厲害,孫雲鵬的陸軍軍營里每天都是槍炮聲響個不停。經過一個月的隊列訓練,這些在大明最沒有戰鬥力的廠衛們已經脫胎換骨了,隊伍站得倍直,前後左右的轉動也是顯得有條不紊,而且經過這一個多月的魚肉補充,這些人的臉上再也看不出原來在大明由於長期不吃肉而帶來的那種營養不良的狀態。
由於魚肉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使得他們原來幾乎每個人都有的夜盲症已經全部消失了,現在的每個人的眼睛都是炯炯有神。
由於很快就要迎來戰爭,因此隊列的訓練在上月底已經提前結束了,現在他們的訓練主要是帶兵器訓練。火槍兵們則開始訓練三段擊,而炮兵們則是訓練開炮。
訓練的目的就是提高開槍和開炮的速度。畢竟這些人原來都是廠衛,根本沒有接觸過火槍、火炮這樣的火器。因此,前幾天的訓練就是教會他們如何用這些火器,然後才能說提高開射擊的速度。
為了減少出錯率,也為了減少訓練中的誤傷,這些火槍兵的訓練都是在基層軍官的號令中分成了幾個步驟,從裝藥、裝彈、裝引藥,舉槍,開火,然後放下槍,清理槍膛,然後再開始裝藥。
這樣一步步的規範操作,雖然開始的時候士兵們操作得很慢,但這樣的操作能有效的避免由於裝雙份藥造成的槍管炸膛這樣事故發生。因為雖然說現在他們用的這些火槍的質量都是合格的,但也經不起雙份火藥的轟擊。
況且現在的火藥的配方也已經改成了最佳,並且直接加工成了顆粒狀,這樣的火藥可以說效能幾乎比原來大明用劣質火藥提高了一倍有餘,因此這樣的事故造成的傷亡也是非常的嚴重的。
好在有希孟這個有後世見識的人在這裡,為了避免這些人掌握不住裝藥量,直接就在兵工廠里把火槍的每份量用紙給包了起來。這樣這些士兵們在每次裝藥時只用撕開包裝,把這份火藥給倒進火槍口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