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到了史書上記載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建立起來時,奴隸社會已經是基本成熟了。而且其後的商、周以及春秋都屬於奴隸社會。」
「在奴隸社會中,社會的財富都屬於奴隸主階層,畢竟按照當時的規定,做為奴隸的人都屬於奴隸主,更不要說其他的東西了。可以說全國的財富都屬於作為統治階層的奴隸主。但由於當時的經濟條件決定了奴隸主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是不會太高的,畢竟他們是要靠廣大的奴隸來供養的,據估計這個比例可能為一百個人中占二個或者三個,當然到春秋時期,隨著生產技術的改進,這個比例可能會多一點,但絕對超不過半成。」
「也就是說當時占全國不到半成的人口占有全國所有的財富,而占全國九成五以上的人口的奴隸沒有任何財富。這也就造成了如奴隸們的生產的積極性不高等一系列的問題。就這樣到了戰國時期,隨著各國之間戰爭規模的擴大,就需要儘量少的人口生產出更多的糧食,畢竟前線的兵力緊張,需要更多的兵員,這就需要提高奴隸的生產積極性,於是就有了商鞅變法的出現。」
「通過這個變法,秦國走上了封建社會之路,而奴隸們也可以有了自己的人身自由,並且可能通過軍功等獲得自己的土地,也調動了廣大人民的積極性,這樣秦國迅速強盛起來,統一了六國,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封建社會形成的過程。經歷了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這些朝代的更替之後,才有太祖建立了我們大明。」
「但我們大明和這些朝代一樣也屬於封建社會,這個社會的特點就是士紳地主擁有大量的土地,而廣大的農民則通過租種地主的土地來生存,當然也會有一定量的自耕農。當一個朝代剛建立時,由於前朝滅亡時的戰爭中死亡了大量的人,就會形成大量的無主土地,這時國家就會把這些土地分給那些沒有地的遊民,這個過程形成了大量的自耕農。當然還有一些在戰爭中存活下來的地主。」
「我們大明也是如此,但我們大明有一點和其他的朝代不一樣,那就是規定秀才以上的讀書人是不用交稅的。而讀書人基本上存在於那些富裕的地主士紳家裡,自耕農很少有精力和財力去讀書的。這也就造成了士紳家庭不用交稅,而交稅的就是那些自耕農了。」
「所以我們大明在成祖時一年能收二千萬兩的白銀,看起來很多,但前宋的疆士遠小於我們大明,但農稅卻比成祖時要多幾乎一倍,而多出來的一倍其實也就是士紳地主的土地。也就是說在成祖時,士紳地主所占的土地占我們大明總土地面積的一半,而自耕農占一半。」
「現在呢?成祖時的二千萬兩的農稅變成了二百萬兩,少了九成,而這部分土地不用說也是被士紳地主給吞併了。再加上成祖時士紳本來就擁有的一半的土地,這樣算來文官士紳所占的土地占全國土地面積的九成五左右。所以說我剛才所說的八九成還是少說了。」
「當然士紳所占的土地他們自己是不會自己耕種的,他們也要出租給農民來耕種,但根據現在我們大明的地租,可以說六成是很少的,大部分是七成,有的甚至為八成。可以說這些租種地主土地的農民一年的收成連自己家吃都不夠,所以他們基本上和奴隸社會的奴隸一樣沒有任何的財產,只不過他們人身是相對自由的。」
「而那些自耕農呢?他們要繳的稅要養活我們大明所有的官吏,軍隊以及朝廷運作所需要的銀子,可以想像他們的負擔是多麼的重。當然有些文官要是聽到我這話可能就會挑理說我們大明有規定是每畝收多少稅,但你們知道我大明實行的是包稅制,也就是說這個地方有多少土地,需要交多少稅是一定的,而由於朝廷不下鄉,這些稅是由士紳代收的,他們會自己出嗎?」
「他們甚至為多收一些來犒勞自己,所以這些稅收基本上都是由自耕農負擔了。至於負擔不起怎麼辦,那就把土地賤賣給那些士紳吧,反正這上千年來他們就是這樣來吞併自耕農的土地的,直到把所有的農民給逼得活不下去了,那就又是一場改朝換代的戰爭。」
「但由於土地產出的限制,這些士紳地主占全國的人口比例不可能太多,現在的農作物產量比春秋時要高一些,但怨高得有限,所以供養的人口也就多不了多少。春秋時這一比例為一百個人占三個,而現在最多是五個。也就是說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