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徐光啟很想在德州呆了一兩天,也好把事情給徹底的搞清楚,但由於他們是崇禎皇帝直接派人找的人,不能在路上耽誤太長的時間。因此,在眾人吃過飯後,大家就又開始趕路了。
只不過,這一次上路後的氣氛與先前是大不一樣。先前大家只是感到累,但現在每個人都有了心事。而且徐光啟透過馬車的窗戶也暗暗觀察了一下外面,他發現大明百姓以往的那種恬靜,開朗的表情都不見了,每個人的臉上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現在的這些百姓的臉上都透出了一絲的驚慌,再加上一絲的迷茫。徐光啟看後嘆了口氣,更加感到自己身上的擔子重了。
但他到了京城就一定給說服皇上把糧價給降下來嗎?還有這件事都鬧得這麼大了,難道皇上和那些東林君子們真的不知道嗎?這時坐在車上已經冷靜下來的徐光啟也感到了絲絲的迷茫。
其實按照他與東林黨人的關係他是不應該有這種情緒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因為閹黨對東林黨人下手而選擇辭官回鄉這種方式來與閹黨對抗了。
但現在,他人生中第一次對自己感到了迷茫。自己以前的認識正確嗎?他感到了迷惑。他從前從來沒有和一個東林黨中的主要人物長時間在一起,只是聽他們說的讓自己感覺到這些都是正人君子。但現在他第一次對這個結論產生了懷疑。
畢竟從他一路來與文震孟的相處來看,這個在大明都是赫赫有名的正人君子並不是什麼真正的正人君子,雖然自己還沒有發現他做什麼太過分的事,但從這兩天他的表現來看,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君子。
一個真正的君子是要勇於發現事實的真相,並且從真相中認識這個世界的一切。但這位文大人連一個事實發生的事都不願意承認,相反他明知道自己的那些推斷就是事實,但他就是不承認,而是按他們東林的標準來宣傳,從而掩蓋事實的真相。
而且從他的表現來看,他是一直就採用這種方式來處理事情,那麼,從前那些自己聽到的事是不是也和這件事一樣是他們東林刻意宣傳的呢?如果是那樣的話,東林黨可真是太可怕了。
而自己僅僅是爭辯了幾句,說了幾句實話,他就能疏遠自己。那如果不是自己在士林中的名聲太大,他會不會直接就給自己扣上個閹黨的帽子呢?如果是那樣的話,閹黨的人就根本不是什麼壞人,奸臣,而是能堅持自己的理想,為了大明而奮鬥的忠臣。
徐光啟這一路想了很多,畢竟象他這樣純粹的人一旦發現自己從前的認識有誤,他就會反思。但他這一反思就發現了可怕之處了。
畢竟他和東林黨中的很多人關係都不錯,也了解這些人的家世。以前是認為這些人都是好人,是君子,沒有反思他們的口號與他們家族有什麼關係,現在靜下來一想,馬上就發現了很多不對的地方。
比如說東林黨人的主張是反對收商稅,主張對東南地區減稅。從前徐光啟認為這些都是很好的主張,認為這些都是為了大明的利益著想的。
但現在一回想,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比如說商稅方面,據徐光啟所知,東林黨的創始人顧憲城家裡就是巨商,而東林黨前期的主要大佬家裡大都有買賣。
再看看自己一直認為被魏公公和閹黨殘害的東林六君子。左光斗家的生意和顧憲城家的生意差不多大,楊鏈雖然以清廉著稱,但楊鏈讀書時好像是由南直隸的大商人家庭沈家資助的,並且楊鏈出仕當官後,家裡也暗暗開了不少的生意。
至於其他四位也和楊鏈和左光斗他們類似,不是自己家有大生意,就是由大商人資助的。再看看東林的那些比較出名的大臣,高攀龍家不但是大商人也是大地主,趙南星家不比高攀龍家差多少。
徐光啟坐在車裡盤算了半天,竟然發現這些平時叫嚷得比較厲害的東林黨人沒有一個能與大商人脫得了干係的。好嗎?搞了半天,喊得這麼響的口號,並且被大明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認為是正人君子的這些人竟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
至於說對東南地區減稅,那更是為了自己家了,畢竟他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來自東南地區的。況且大明朝廷現在沒錢,而北方各地一直在受災,如果對東南減稅的話,那大明朝廷怎麼辦?北方的災民怎麼辦呢?這可真是為了自己家的利益,根本不管
第183章 徐光啟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