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四其做完這些時,負責統計這次戰鬥損失的錦衣衛中的文職人員也把損失給統計出來了。當他把這個損失報告拿到高四其他們面前時,無論是高四其,馬先平還是馮志遠都是一陣沉默不語。
由於東廠的戰鬥人員最少,而他們又承擔著運河上作戰的重任,因此東廠的損失最嚴重。本來只有四千人的東廠僅僅這次戰鬥就戰死了二千六百人,負傷的也有近三百多人,可以說一下子損失了近三千人,損失的比例高在四分之三。
從這個損失數量就能看出戰鬥的殘酷,可以說在當時的軍隊中能付出這樣大的代價來打贏戰爭是不可相像的。因為當時一般的軍隊只要損失超過百分之五就會崩潰的,前文咱們也提到在當時戰鬥力最強的後金的部隊,損失一旦超過百分之十,這些人也會不管不顧的撒腿就跑。
但東廠最終堅持下來了,並最終在南鎮撫司的支持下打贏了這場戰鬥。從一個根本就不會打仗的非戰鬥部隊到現在幾乎是一個鐵的部隊,可想而知他們是被逼到了什麼地步。
接下來,北鎮撫司的損失要小一些,但也小的有限。北鎮撫司總共戰死有近二千人,還有近一千人負傷,戰損的人數也達到了近三千人,只不過由於是在陸上作戰,因此負傷的人多一些。不像東廠是在水上作戰,而且大家很多都不會水,一旦在戰鬥中落水那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
這三個衙門中,南鎮撫司由於參戰最晚,而且也不是作為主力作戰的,因此他們的損失最小,戰死戰傷加起來有近一千人。
這次戰鬥中三個衙門的廠衛們共戰死戰傷七千人,而只是擊敗了對面的四千五百人的官軍。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廠衛的確不是戰鬥部隊,戰鬥力要比一般的部隊差很多。好在經過了這次生死之戰,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成了老兵,雖然體力一時還提不上來,但下次戰鬥他們的表現肯定會比現在好。
三人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馮志遠先開口說話了。
」兩位大人,部隊損失這樣嚴重,而我們以後還要過那麼多的城,不知道能遇到多少像臨清這樣的戰鬥。因此,我覺得咱們得把這次損失的部隊給補充回來,至於補充的人員就從家眷中挑,反正如果咱們不行了,家眷們也活不成。我想家眷們會同意的,你們看呢?「馮志遠問道。
聽馮志遠說完,馬先平和高四其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點了點頭說道:」是得補充回來,這樣的話,老兵們還能帶一帶新補充的新兵。「
看馬先平和高四其都同意了自己的意見,馮志遠接著說道:「那我們還各自補充各自的吧。我們東廠雖然說家眷少點,但我相信只要給大家講清原因,這三千人還是能挑出來的。「
他這樣說也是因為他是東廠的大檔頭,沒辦法去插手人家錦衣衛的事。只不過這樣的話,他們東廠的家眷就比較吃力。畢竟東廠的人數最少,他們原來有四千人的部隊,家眷只有近二萬人。
而如果真這樣辦的話,北鎮撫司也能接受,畢竟他們的家眷有近五萬人,從五萬人中挑三千人可比東廠的二萬人挑三千人輕鬆多了。當然,南鎮撫司最輕鬆,他們的家眷也有五萬人,而他們的損失只有一千人。
因此,當馮志遠說完這句話後,高四其就必須得開口了。他不能表現得太自私,畢竟大家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誰也跑不了。現在是同舟共濟的時候,不能因為這事影響團結。
」馮大人,這樣對你們東廠太不公平。嗯!「他想了想後,繼續說道:」我有個提議:現在我們是一起求生的時候,就不要再分什麼東廠,南鎮撫司,北鎮撫司了。由於你們兩位都已經指揮過戰鬥了,因此在指揮作戰方面上肯定是比我要強得多。「
」因此,我就提議,以後陸上作戰的事情就交給馬大人負責,水上作戰的事情就由馮大人負責,當然,相應的部隊也由二位來帶。而我呢?就給大家管後勤。以後戰鬥的損失就由我們全體人員來承擔,不再分什麼東廠錦衣衛了,大家以後都是一種身份,那就是尋找生路的人。「
」既然他崇禎皇帝不給我們生路,那我們就去投靠魏公公,我相信魏公公他們一定會收留我們的。當然,由於現在時間緊迫,我們如果一時打亂了原來的建制可能會引起混亂,不利於大家的行動。因此,我們暫時還按原來的建制行動,只不過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