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回益州不久,劉璋就聽張松的話,派張松的好友法正來荊州邀請劉備進川去協助劉璋抗擊漢中的張魯。
法正還講,他將和另外的好友孟達加上張松三人做內應,暗中協助劉皇叔奪取西川。
劉備聽了法正這麼一說,確信法正真的是張松的一伙人,這一伙人就是出賣劉璋,來投靠他劉備。
劉璋的西蜀國為什麼會出現叛徒?可能就是劉璋用人不當而造成的嘍。劉備心裡想,劉璋你當西蜀國的君侯,你不應該談的把所有的金銀珠寶獨占為自己所有,應該分給手下的大臣一些嘛。你貪得無厭了,又加上封官不勻,手下的大臣還不出賣你的嗎?你劉璋怎麼不看曹操,人家曹操手下有那麼多的文武官員,很少有人背叛他曹操。那就是曹操捨得把金庫里的金銀珠寶賞給手下的人,以此來討得下層官員的擁護。
原來劉備對入川的事還有些猶豫,諸葛亮卻沒有看出來,龐統雖然沒有看出劉備的猶豫,但是他想急於立功,就去跟劉備進行了這樣的對話;
龐統說:「主公啊,張松、法正、孟達等人已經做出了出賣君主的決定了,我們應當快速的進西川去,以應機奪取西蜀。」
劉備說:「雖然有了他們三人講做內應,但是我還是想再等一等。」
龐統說:「凡事當斷而不斷,那是愚人的啊。主公高明何必多慮?」
劉備說:「那你士元的看法是如何的呢?」
龐統說:「主公現在雖然有了荊州居住了,就覺得有點滿足了。但是,荊州經過幾次戰爭的摧殘。己是荒殘得很,人力資源也殫盡了。而荊州的東面有孫權。背面有曹操,守在這兒是很難得志的。今天西川益州單戶口就有上百萬。區域很廣,財物豐富,擁有了它就能有物質資源成就大業,進一步成為侯王霸業。如今幸有張松、法正等人做內應,這就是天賜良機的呀。還多慮什麼的呢?」
劉備說:「如今跟我水火不容的人,是曹操。曹操是焦燥,我是寬厚;曹操是殘暴,我是仁慈;曹操是譎詐,我是忠誠。凡事都跟曹操相反。事業自能成就的。假若我為了小利而失信於天下的民眾,我是不情願的。」
龐統哈哈笑說:「主公的話,雖然是合天理的,但是,奈何現在是動亂的年代是用軍爭強,所以不是講這一條道理的;如果按著老道理做事,是寸步難行的。應該是根據時局而變行。況且還有『兼弱攻味』、『逆取順守』的湯、武之道。假若事情定了之後,再報以他仁義,賞給他一個大國的區域。哪還有什麼的失信於人的呢?若果今天不去取,始終就被他人所奪得的。請主公要考慮好嘍。」
劉備說:「哎喲,軍師所言,真是金石之言的了。我要銘記於心裡。」
劉備和龐統談話結束後,劉備想,諸葛亮從來可沒這樣跟他講過這樣的話。這可是關猶大事業的策略的呀。不知道諸葛亮沒想到的,還是不敢跟我講這樣的話。龐統講這樣的話。就是教我要善變,不要墨守陳規。要表面要講仁義,實質要狠心去搶別人的基業,然後再假仁假義的封賞給被打倒的人一些恩惠,以此來標榜自己是講仁義的君主。喔,龐統會耍兩面手法,又敢於冒險,這樣的人更適合到前方去指揮軍隊打仗。
劉備跟法正約定之後。就召開軍事會議,商量如何起兵西行。
諸葛亮覺得荊州是大本營,不能丟,於是他就提出要分兵把守。按他的意思,就是讓龐統留在後方,把守荊州,由他跟劉備帶兵西去蜀國。
不料到劉備卻說:「諸葛軍師講的很有道理,那就分兵吧。我就跟龐士元、黃忠、魏延取西川,軍師就跟雲長、翼德、子龍留守荊州。」
諸葛亮只好領命。
具體用兵是;諸葛亮是總守荊州,關公是據守在襄陽要道,和當青泥關隘。張飛帶兵巡守桂陽的四郡。趙雲屯兵在江陵,鎮守公安那一帶。
西行的兵馬編制是;黃忠當先鋒,魏延斷後,劉備跟龐統帶著劉封、關平居中軍,總共有五萬兵馬起程。
諸葛亮回到家中,總是悶悶不樂。他的妻子黃碩就跟他說:「夫君,你不得到前線去,正好有時間在家陪我過安穩的日子,你怎麼反而不樂的呢?」
諸葛亮說:「夫人,你是不懂的。此去西川,目的就是要奪取西蜀來建國。真
第254章 孔明被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