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簽署保密協議的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一方面是因為王浩帶來的人做的準備比較充分,很詳細的解釋了各項條款;另一方面也是現在在場的人是易軒很早就親自審核的人員,不論是新來的還是老廠留下的,都是技術與人品都比較過關的人。
看到大家很快就簽署完成,易軒和錢東旭說了一聲,就讓其開始安排分工,正式開工。
而正式開工後,很多人才發現自己太想當然了,不是材料能夠浮起來就能造出可以浮在空中的輪船的。
因為這次使用的鋼材和以往所有人見過的材料都不相同。
易軒改造完後很是為了如何組裝這些材料想了很長時間。
為了保持浮力的足夠,如果把所有材料的浮力等級都提高到支撐萬噸級,那易軒只好把工廠建在太空了。
要不強大的浮力會使這些鋼板都漂浮起來,必須用萬噸級的物體來壓制。
但是如果材料的浮力等級太低了,整體的船體造好後,反而浮不起來了,那和造一艘普通的輪船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一開始錢東旭的團隊給出的方案是先造鐵路貨車車廂那麼大的船隻實驗下,這樣不需要材料有很強的浮力,幾十噸的浮力以現有的設備還是能夠壓制住的,再之後慢慢嘗試加大整個船體。
雖然這樣的話最終至少也能造出一列浮空的列車,也能夠達到擺脫公路和軌道的目的,但是一次的運力還是無法和海洋中萬噸級的輪船相比。
特別是易軒的最終目標可不是這種不牢靠的牽引鏈接的運輸載體,要不以後怎麼在星際之中運行?這樣的運量太小了。
以後易軒是準備可以在星際間運行的百萬噸甚至億萬噸級的龐大飛船的,所以易軒立即就否定了錢東旭的方案。
就在錢東旭對於易軒的決定十分不解時,易軒馬上就甩出了一份資料讓他看,立刻就打消了錢東旭的疑問。
原來易軒在學校時研究出的能量迴路技術中,關於引力迴路的利用可以很好的解決這種問題。
這樣就不用一開始就製造很多很強浮力的材料,可以通過很多或長條型,或很奇怪的圖形的不太強的浮力材料。
在船體的主要承重部分安裝滑動槽,通過電機帶動這些滑動槽里的能量迴路組建,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和組合距離來控制這些組件。
最終通過這些能量迴路組合和位置的變動產生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可以使這艘飛船在大氣層里自由的航行。
當然了,現在設計的飛船因為不是全封閉式的,所以暫時還不能進入太空,至於進入太空也是易軒今後要實現的目標,但是因為暫時還招不到相關的人才,所以只有暫時擱置了。
畢竟現在大氣層內的浮空飛船製造已經讓易軒感到極度缺乏相關人才,幸好錢東旭起到了很大作用,要不現在估計大家真是不知道從那裡開頭呢。
在實驗現場出現這麼多的各種奇形怪狀的材料後,很多人都以為下料的車間是不是把東西送錯地方了。
但是當看到圖紙中標註的各種奇形怪狀的材料需要安裝在各種預留好的滑槽里後,大家才知道這些確實需要組裝的配件。
雖然最終這些配件都組裝了上去,因為還沒控制他們通過滑槽組合起來,所以大家也不清楚這些配件的作用,只是繼續按部就班的根據圖紙組裝船體。
因為錢東旭採用最新的船體製造技術,即使這艘輪船和下海的輪船不一樣,不需要按照輪槳等大型配件,但是他還是決定把這艘飛船採用分段式組裝,最後整體組焊在一起的方法。
因為易軒的能量迴路系統的出現,錢東旭在船體的前後左右和上下六個主要方向都安裝了相應作用引力迴路系統。
保證船體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自由航行,特別是在船體上方還安裝了一些備用引力迴路系統,即使船體出現意外發生傾覆後,也能夠浮在空中,不至於墜毀。
當然了這些引力能量迴路最終都是要通過船體主計算機統一控制,通過專門管理軟體進行分析計算各種指令,保證船體在上浮下降、左右拐彎、前進後退或者傾覆狀態下的各種組合的變化和開閉。
而這些設計,這些組裝人員是不會了解的,只是覺得船體上到處都在安裝這些配件
第四十二章新船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