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對於皇太子回宮並談不上有何欣喜,十分緊張倒是真的。她知道自己應該視皇太子為終身的依靠,是這個世上最最親密的人。老話不是常說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現在就算是親身爹娘見了自己都得恪守臣禮。
可就是害怕。
沒有別的原因,這種畏懼在段氏心中驅散不去,皇太子離開越久,她在宮中越是自由,等皇太子回來時她就越是拘謹畏懼。
朱慈烺敏銳的捕捉到了這股情緒,也能夠理解:兩個沒有任何關係的人,突然之間成了夫妻,而相處時間卻很短,因為身份而產生的差距自然需要時間弭平。想當初姚桃、陸素瑤等女官見了自己不也是如同老鼠見貓?幾年相處下來,這種敬畏自然就會消弭。
「這孩子像你多一點。」朱慈烺抱了抱兒子朱和圭。
「男孩都是越長越像母親,他生下來的時候可像殿下了。」段氏在一旁道。
「他生下來的時候不是像只丑猴子麼?」朱慈烺隨口道。
段氏噗嗤失笑,連忙又以咳嗽掩飾自己的失儀。
朱慈烺抱著孩子搖了搖,看著這個前世今生的第一個骨血。他很想看出小資們的種種「心情」,如詩人一般寫點「啊,這就是我生命的延續」之類的文字。
可事實上,朱慈烺看了半天,絲毫沒有覺得這個小傢伙與自己生命有何種紐帶,鑑於大明皇子極高的夭折率,如果他明日夭折了,自己多半也不會有什麼心痛。這或許就是人與人的個體差異,有些人更能感悟到形而上的層面——當然,也不排除無病呻吟故作姿態。
朱慈烺唯一看出來的。就是自己的教育責任。
帝國的興盛是個長久的大項目,自己做完之後,為了不讓子孫糟蹋掉,必然要對子孫進行教育。
「他跟你一起住?」朱慈烺問道。
「臣妾看他還小……」段氏支吾道。
「嗯,就讓他跟我們一起住。」朱慈烺小時候可不是跟父皇母后一起住的,由乳母和內官照顧。別殿而居,這才是真正的傳統。不過朱慈烺很擔心孩子的早教問題,所以特意下了令旨。
段氏聽了自然高興,乳母卻不樂意。如果換個人,她或許已經喊出來:這不合體統。然而面對殺伐決斷的皇太子殿下,她卻沒有這個膽量,只能垂頭站在一旁,希望皇太子能感受到這股怨念……只要皇太子開口垂問,她就會將祖制和傳統告訴皇太子。儘自己的本分。
可惜朱慈烺並沒有去注意這些小細節,而是繼續道:「以後儘量不要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大危險別有,磕磕碰碰也別太在意。不曾聽人說麼,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
乳母終於忍不住要反駁了,剛一抬頭,卻見朱慈烺正抱著孩子望向她:「以後就住我臥房隔壁。」
「遵命。小爺。」乳母膽氣盡消,連忙接過孩子。低下了頭。
段氏真是恨不得一瞬都不離開自己孩子,聞言喜笑顏開,將頭深深埋下,暗道:果然是自己骨肉,看著就是親近。
「你也可以適當運動一下。」朱慈烺道:「靜養心,動養身。不該偏頗。你喜歡什麼運動?」
段氏聞言有些詫異,她長這麼大,最大的運動量就是散步。若說喜歡,卻也談不上。
「會騎馬麼?」朱慈烺問道。
「當然……不會……」
「明天教你騎馬。」
段氏心中登時泛起一股甜蜜蜜的滋味,對翌日的活動既是期盼。又有些緊張。
朱慈烺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看過了妻兒,一起用了午膳,下午還有許多事要做呢。
首先一點便是跟內閣商量「分贓」的問題。
這次復台用兵,朝中其實反對者不少。他們大多認為國家剛剛平靜,正該休養生息。北面擴軍用兵是迫不得已,南面用兵則是無端尋釁了。
而且誠如崇禎皇帝一樣,許多人對於打下台灣的現實利益並不清楚,對他們而言台灣就是個蠻荒海島。對於島上的生番,按照儒道思想,文明的大明人不該去打擾這些野生動物,讓他們繼續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原始狀態之中,這才是「德」。
朱慈烺可以在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