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將鳥銃叫做「鐵炮」,將火炮叫做「大筒」。跟大明一樣,日本人也是從歐洲人手中認識了這種新式武器,並且大量購買,裝備軍中。
在萬曆年間的壬辰援朝之戰中,日本人已經有了成建制的鐵炮部隊,並且還一度嘲笑過明軍的「三眼銃」,認為自己的鐵炮遠勝遼東鐵騎的三眼銃。
當然,那只是日軍的錯覺。明軍不是沒有鳥銃,而是因為遼軍多騎兵,三眼銃放完之後可以作為鐵槌在馬上使用,更貼合遼東鐵騎的作戰風格。
且先撇開「鐵炮」上的口水官司,只說大筒。
誰都知道鐵炮的鑄造工藝十分高端,用的鐵料也十分驚人。日本有金有銀就是沒有鐵,甚至連鐵鍋都要從大明進口,哪裡來的鐵料玩火炮?當朱慈烺在感嘆大明的富鐵礦太少,大部分鐵礦石中的雜質含量太高的時候,日本人還望著不能打造兵器的潞鐵流口水呢。
幕府之前或許還能從出島的荷蘭人手裡買到兩三具「南蠻大筒」,但毛利家這樣的「外樣大名」是肯定買不到的。
在魏雲的日語學習筆記中,外樣大名旁寫了三個小字:婢養子。
可謂傳神。
「真的是,貴國在朝鮮用過的大筒麼!」益田就宣忍不住又問了一遍,臉上表露出驚詫萬分的神情。
魏雲學語言還算勉強,但要學習日本人的誇張表情卻是怎麼都做不到。對日本人而言,表情是交流的一部分,所以上至公卿下至庶民,說話時都要配上表情,否則就像是看外國電影沒有字幕一樣。
對大明而言,這卻是粗鄙的表現。
有修養的人應該是喜怒不形於色。好惡不言於人,寵辱不驚於身……
「壬辰抗倭之戰中,遼鎮主要用的是虎蹲炮,這種火炮威力小,射程近,真正的攻城炮不過寥寥。你說的是哪種?」魏雲問道。
益田就宣過濾了「抗倭」。激動道:「是那種一炮能夠轟塌城牆的攻城炮!」
壬辰之戰讓日本戰國名將們留下陰影的就是明軍火炮。以朝鮮城牆的強度,隨軍火炮不過三五發就能轟出一個大洞。雖然在明軍看來,朝鮮王京的城牆也不過跟大明一個縣城的城牆差不多,但對於日本人而言卻十分震撼。
他們的城牆比圍牆也就高出一線罷了。
「當然不是。」魏雲面沉如水,讓益田就宣探不到深淺。
益田就宣果然面露失望,整個人都萎頓了,如果只是虎蹲炮,雖然陣列中很有用,但也不至於讓毛利家冒著被除封滅族的危險對抗德川氏。
「那種小威力的火炮。大明已經很難找了。」魏雲玩弄著手指:「我只知道大明軍事博物館裡有一尊,是李如松平朝時用過的,被我軍從東虜手中繳獲回來。」
那尊火炮也是傳奇,當時繳獲的時候因為屬於「軍資」還是「古董」,頗有些爭議。
益田就宣雖然不知道什麼叫「軍事博物館」,也不知道「東虜」又是誰,但他知道這句話的核心:現在大明要出售的,定然是威力更大的大筒!
——果然是唐土上邦。太厲害了!
益田就宣眼中又冒出了星光。
「咳咳,」益田就宣道。「如果貴使真的要與我毛利家結盟,小人當回去稟報家主。」
「可以,」魏雲道,「我們還運了一門樣炮過來,你可以帶著我們的炮手和火炮一起回去。如果確定要與我朝親善,就讓毛利綱廣自己來相島與我軍總兵官陳將軍簽署密約。」
「嗨。」益田就宣連忙應聲稱是。
只要有船有兵。陳德已經將相島納入了掌中。
他其實最早看中的是對馬島,起碼島上已經有了熟地,可以屯田,而且與濟州島一樣是朝鮮的屏障、對日進軍的跳板。
不過對馬島上的宗家同時也是李朝的臣屬,見風使舵的本領極高。死纏爛打地抱著大明的金腿不肯放,陳德也就只在對馬島上要了一個港口,方便明軍駐紮。
這樣的好處倒也顯而易見,對馬島的島民對大明沒有排斥,各種勞役供給也只需明大爺開口便是,不用親力親為。而且他們累世經營日朝航線,在明商尚未進入這個市場之前,大明只能從他們手中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