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大臣之中,恐怕再沒人像吳襄、吳三桂父子這般不希望改朝換代的了。每年九百萬兩的遼餉,除去京中分潤,絕大部分都進了這對父子的腰包,換個皇帝哪裡肯當這種冤大頭?
崇禎一輩子都不願意承擔責任,希望下面大臣為他背黑鍋,維護他的聖帝明王形象,然而終究卻被遼鎮賣了卻還給錢,同時也替他們背了個大大的黑鍋。
吳襄在左右權衡之後,終於還是讓兒子入關,以免闖賊真的把北京端了。萬一北京淪陷,別說每年九百萬兩遼餉,恐怕還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
崇禎得知吳氏父子肯入關勤王,自然是喜出望外,同時傳檄天下,召天下之兵入京勤王。其中點到名字的有薊遼總督王永吉,薊遼總兵唐通,寧遠總兵吳三桂,以及山東總兵劉澤清。
吳三桂要收拾關外的產業,帶著百姓日行十數里,緩緩向關內進軍。山東總兵劉澤清謊報自己墜馬,無法入衛京師。薊遼總兵唐通倒是帶了八千薊鎮邊軍趕到北京,駐紮在齊化門(朝陽門)外。
崇禎帝已經太久沒見如此聽話的邊鎮了,陛見時又是賜宴又是賞銀,慰勞有加。唐通也表示「願捐軀報效,使元兇速就殲夷」。皇帝自然格外高興,卻仍派了中官杜之秩為監軍。
這卻撫了唐通的虎鬚。他把崇禎賜下的東西摔在地上,怒道:「皇上既然加我太師銜,封我伯爵,卻以內官節制反上於我,是我不敵一個奴才!」他旋即上表說自己的兵員太少,北京城外地勢太平。不利於作戰,應當在居庸關據險而守。不等朝廷下旨,唐通便領了部曲前往居庸關。然後投降李自成,自然是題中之義。
三月十二日,崇禎再下罪己詔,成為中國歷史上做檢討最為勤快的君王。他又下詔。宣布加派的新舊餉項全部停止,同時強調只有李自成罪不可恕,其他文武偽職如牛金星、劉宗敏等一概赦免,只要乃心王室,伺隙反正,過往不究,令復官職。
「這聖旨恐怕出不了京畿。」朱慈烺嘆道。
宋弘業坐在太子下首,因為太久不見而有些忐忑。這回朱慈烺領著閔展煉等貼身侍衛潛回北京,只是為了帶家裡人離開這個火坑。並不打算跟李自成死磕。雖然不知道順軍的準確兵力,但粗略估算一下,有了宣大的降兵,李自成要湊齊十萬人馬並不困難。
現在全天下還有誰能跟李自成正面硬拼的?
「殿下,卑職是否一同撤往山東?」宋弘業求問道。
「不,」朱慈烺搖頭道,「你要留在北京,投降李闖。」
「殿下!卑職心中唯有忠義……」
「投降闖賊便是大忠。」朱慈烺按住宋弘業的話頭:「孫子所謂『用間』。你就是我可以託付的『間』。非但李闖來了要降闖,日後無論誰占據了北京。你都要歸降,充當我的耳目。」
宋弘業聽得額生冷汗,苦澀道:「殿下……卑職還有洗清這身污穢的時候麼?」
朱慈烺笑道:「我若是能收復神京,自然為你建表定功,一洗污濁!我若是回不來,你這也就不是污濁了。」
「殿下定能馬到功成!」宋弘業朗聲道。
「希望如此。」朱慈烺吸了口氣。
……
「總爺。我們只能去降了。」
昌平總兵李守鑅看著地上跪著的兵士,怒道:「陳一元!你就不虧心麼!」
陳一元無奈道:「老爺,您平日待我不薄,是以我才來勸老爺一起降了。如今下面兵士沒一個肯賣命,都說要降。我也只能去了。」
李守鑅盯著陳一元良久。吐出三個字:「我不降。」
陳一元在地上磕了個頭,道:「老爺雖不肯,我輩是要去了。」說罷起身便走,門外早有相約的兵士等他,紛紛呼嘯而出。只是轉眼功夫,偌大的兵營里竟只留下了李守鑅一人。
李守鑅心中蕭瑟,回身屋中,想想昌平巡撫何謙早就藉口守衛居庸關帶著親兵逃了,自己孤身一人,難道能擋住李自成的十萬大軍?一時間心灰意冷,李守鑅正巧看到屋外一條繩索的,盤繞如蛇。
他取過繩索,平靜地回到屋裡,拋向房梁,站在桌子上系了個死節,一整衣甲,投繯而絕。
陳一
一九二 吹沙走浪幾千里(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