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鼓縣有著數處的鄉里被燒殺,死傷慘重不說。
甚至還有著幾千口百姓都被那些巫蠻人掠奪上山。
再加上百姓流離逃散,據說縣令上報官府,整個靈鼓縣這一次人口少了將近一半。
其他財物損失等等,不可勝計!
現在真到了靈鼓縣,看著群山雖然多,然而卻也有著大量田地,而且都是水田,種植水稻。
這就和庾州梁州不同,那些地方種植的以栗米為多,稻子雖然有著種植,然而卻不是主糧。
如今見到這麼多水稻,王真靈見到也是歡喜。
畢竟前世一個吃慣了大米的人,天天吃著那些栗米,卻也不習慣的很。
然而卻見到無數水田被毀,許多里亭都被燒成一片白地。
一路所行,到處都有著百姓啼哭,送喪。
卻是一片災劫過後的慘痛景象!
「這天下災禍,說來說去,還是人災最為慘烈啊!」
王真靈心中不由輕嘆。
至於那些阮敬等人,已經都是義憤填膺,恨不得追上那些巫蠻把那些百姓搶回來,將這些巫蠻盡數殺死!
靈鼓縣縣城雖然並不太大,然而卻是一個頗為規整的縣城。
而且和內地夯土城牆不同,這裡的城牆都是石頭修築。
蓋因為此地多山,石頭多,所以就地取材。
此城雖然並不太大,任何卻極其結實,防禦力驚人。
最初,據說就是南征靈州巫蠻的大軍所修建的軍堡。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座縣城並沒有被打破,否則,整個靈鼓縣的死傷就要更加慘重了!
而靈鼓縣的來歷,據說就是因為靈鼓山!
據說當年朝廷大軍攻陷了靈鼓山的巫蠻大寨,繳獲了一枚靈鼓,傳聞是上古寶物。
所以為了紀念此事,那山就改名為靈鼓山。
後來這地方移民建縣,就將此地稱之為靈鼓縣了。
這靈鼓縣的管轄範圍極大,比丹陵縣大出一多半,而要比下及縣更要大出一倍來。
然而人口只有六萬餘,也就是內地一個普通縣的規模,大部分都生活在平原附近。
而那些山區,卻都多是巫蠻所居住。
殷勝之上任的時候,整個靈鼓縣的縣吏人等盡數出來迎接。
甚至殷勝之還看到了幾個頭戴羽毛,穿著獸皮的巫蠻之人。
一問才知道,這些都是已經開始學習漢地生活模式,為朝廷繳納賦稅的熟蠻。
據說,這些都是因為感於數十年前一位好官馮縣令的德化,所以自願為編戶齊民的蠻人。
而這些熟蠻,這次也被那些生蠻禍害很慘,也對那些生蠻充滿仇恨
王真靈現最初和這現任靈鼓縣令交接,原本王真靈還有些擔心這位靈鼓縣令不會輕易的把印綬交出來
畢竟如今朝廷權威不行,而且他一旦交出印綬,卻很難遷轉別處為官。
所以,王真靈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
然而出乎王真靈預料的是,當王真靈前來交接大印,那靈鼓縣令居然忙不迭的就把縣令印綬交給王真靈,然後就急急忙忙的帶著下人親眷離去。
「莫非這位縣令在任上虧空太多,所以急著離任?也不應該啊」
王真靈心中疑惑,因為大成朝廷之中,地方官員權力極大。
有著相當大的財權和兵權,所以根本就沒有像是王真靈前世那般,交接的時候查府庫虧空之類的事情。
所以,這位縣令不應該如此急著慌張離任才是?
估計也是這次巫蠻下山,把這位縣令給嚇慘了!
這大成天下,雖然也有著不少忠於職守的能臣良吏,但是大部分的官吏,也都是些尸位素餐的無用之輩。
再看看整個靈鼓縣縣廷上空的官氣稀薄,以至於不成形。
不由得更是連連搖頭。
顯然,估計這位縣令怕就是其中一個!
一縣的官氣慘澹如此,也不知道這位縣令的官到底是如何做的。
更讓王真靈失望的是,他已經在前來靈鼓的時候,將節杖還給了楊復,原本以為來到靈鼓縣,有著一縣氣運,足以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