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這種電力擴張,在絕大多數國家來說,是瘋狂的,這會產生巨大的浪費,在沒有辦法使用完整這些電量的時候,這些發電廠可能就只是擺設,如果生產出來就更加的可怕,小規模的電量,還可以通過一些充電站進行的錯峰和儲存,可是大規模的電量無法用出去,就會蓄積,蓄積到一定程度,當電網無法承擔這樣的蓄積的時候,就是最後爆發的時刻。
電力有它強大的功效,可以推動生產力的逐步攀升,大部分的機器,通過了電氣化的改造之後,生產效率和功能都會大大的提升了,可是如此強大的功能,若是無法使用的話,會出大麻煩的。
在中國曾經的裝機容量不超過3000的時候,開始大規模的建立電廠,而且是電廠群,直接把中國的裝機容量提升了1萬倍以上,從一個電力稀少的國家,變成了到處用電的國家,電氣化的改造也逐步的向更加深入的地方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相對於第一次工業革命來說,更加的深入,生產力提升的水平也更高第一次工業革命,只不過是相對於舊時代的封建社會,英國也是花費了一百多年的時間,這才穩定住了強大的生產力,在蒸汽機的最初的階段,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工業國跟非工業國之間的差距,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非工業國擊敗工業國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是真的到了電氣化革命的時代,沒有一個的紮實和完備的工業基礎,非工業國,或者是沒有完成工業革命,大部分需要進口的國家,基本上不可能打贏工業國,這是雙方的科技含量和生產力的差別所決定的。
到時電氣革命的時代,工業發展是真正的可怕,正因為即時的介入到這個領域,兩個後進的國家,美國和德國,發展的相當的快,英國是老牌的工業國家,他們的工業產品,大部分還能夠用,工具機機器也是一樣,資本追求的是最大價值,即便電力可能會有巨大的作用,他們一般而言都不會放棄自己正在掙錢的東西,除非這個賺錢速度,讓他們無法忍受的。
可是美國和德國,沒有這個後果只有,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期間,他們就是通過電力革命,後來居上,德國首先取代了英國,成為了歐洲第一和世界第一,然後美國又超越了英國和德國,電力帶來的便捷和生產力,深遠的改變了整個世界。
楊元釗正是清楚這一點,即便到了後世,電力的用途還是不可替代的,很多在當今的世界,有些無法想像的變革,從現在萌芽,到後世才算是改變世界,楊元釗所要做的,不過是把這個變革,把這個變化弄得更加的徹底而已,不但一步到位的滿足了整個中國,不停擴張電力的需求,也達到了環境監測和綜合治理的目的。
看似瘋狂,實際上深思熟慮擴張,後來被證實,是最適合從1910年到1916年的中國現狀,上萬倍的裝機容量的提升,不但沒有造成太多的浪費,反而被中國龐大的機械製造能力和電能消耗給吸收掉了,甚至到了1914年,伴隨著歐洲大戰的越演越烈,中國向外的訂單越來越多的時刻,電力甚至出現了缺口。
這一點,就不得不說特拉斯的作用了,有特拉斯這樣的交流電領域的大師,哪怕不讓他涉足軍事領域,只是在民用,特別是電力上面的提升,就足以讓中國的實力大增,這個時代,電力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指標,雖然不如的鋼鐵這樣直接代表著一個國家軍事等方面實力的數據,可是發電度數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指標之一。
特拉斯對於中國幫助,不單單表現在建立火力發電群等方面,還體現在讓中國的電價大幅度的下降方面,按照目前的規則,裝機容量越大,相對而言成本就越低,規模化的發電之後,比單獨的發電,效率要高很多,可是效率不算高,所以這個時代,當發電機建立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停下來了,因為沒有哪個必要發那麼多電,真的發太多了,用不掉,這筆投資等於是白白浪費,每一個集權的國家,都有一定的遠景預測之後,這才會按照步驟來,哪有像中國這樣,疾風驟雨的興建。
中國走上了跟國外完全不同的道路,不但逐步的擴大規模,裝機容量越來越大,而且向著更深層次邁進,在外國的大部分還放在如何擴大發電機組以減少電價的時候,中國已經開始走向了節約能源,如何用最小的
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超臨界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