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因為各方天時、人為等因素而造成的水患對整個北京城的損害還是相當巨大的。即便是大水退去之後,城裡的情況也沒有太大的好轉。為此,朝廷官府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重新修繕河堤,為百姓重整家園,直到時間進入到臘月之後,這一切總算稍微好轉了些。
不過對朝廷來,即便暫時安頓了那些受災百姓——不少人被安排住進了潭柘寺等京城周圍的寺廟之中,雖然河道已然重新整頓,河堤也重新立了起來,看似一切都恢復到了原來的模樣,但這次的水患的處置事宜卻並未就此結束。
待永定河終於重回正軌之後,以工部尚書郭朝賓為首的一批責任官員的處置也就隨之而出。畢竟這次的災禍多半因郭朝賓他們的判斷而起,要不是他們錯判地形,將河閘定在那邊,永定河水也不至於倒灌京城,這罪名即便他們在災後全力補過,那也是無法彌補的。
於是乎,在臘月初九朝廷就發下明旨,奪去工部尚書郭朝賓的一切出身官職,將其發配邊疆以贖前罪。念其多年來為朝廷也立下過不少功勞,其家眷妻兒可以免罪,直接發回老家,也不抄沒家產。另外,本來在此事上還有另一個主要責任人工部侍郎翁汝達也要嚴懲,但因為他在開閘後便落水而死,便不再追究。
至於工部其他一些責任官員,也都受到了不的懲戒,或罰俸或停職,直把整個工部衙門鬧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當然,有遭殃的自然也有得利的。這其中,楊晨便是整個工部衙門裡最終的獲利之人。在這次災難里,他表現出了叫人驚訝的預判能力,更幾次向郭朝賓據理力爭,奈何上司一意孤行剛愎自用,這才釀成了如此慘劇。但這卻並不能掩蓋其在水利方面的見識和能力。
另外,在之後的善後以及安撫工作里,被張居正欽的楊晨也是盡心竭力,盡最大可能地把京城局面安穩下來,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同僚下屬的尊敬。於是在這場水患完結之後,楊晨便也得到了來自朝廷方面的重賞。雖然現在階段,他依然只是工部的主事,但據知情人所,朝廷已有意在新年之後將楊晨破格提拔為員外郎,主理大明的水利之事了。
除了這些明發天下,或已傳得到處皆知的消息外,在常人所看不到的暗地裡,因為這場水災也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比如東廠方面,在此事後,就有十多名番子和兩名百戶、一名千戶失去了蹤跡。據他們是被馮公公親自下令給除掉的,而且用的還是最叫人心寒的悶殺。而且經此一事後,東廠本就有些頹喪的氣焰就更是一落千丈,至少一段時日裡,就連街上都見不到灰衣白靴的番子們的蹤影了。
與之相對的,是錦衣衛在這段時日裡的存在感卻比過去更強。在東廠退縮的時候,他們迅速填補了這一空缺,身著紅色公服的錦衣衛已漸漸取代了東廠在民間的勢力,成為京城幾個幫會著力巴結的對象。
如此一來,錦衣衛的勢力那更是水漲船高,原來門庭冷落的楊震家門前,也總有滿噹噹的車馬停駐,那是希望與他搞好關係的官場中人和民間有頭有臉的人物的座駕。
對此,楊震的態度是既不得罪,也不過分接近,只是派出手下的幾名文職官員與這些人見見面話,至於他們送來的禮物他也是一概退回,這就讓楊震這個獨特的錦衣衛頭領的名聲更響。
而隨著工部的楊晨原來是楊震兄長這一消息傳出之後,無論百姓還是官員對這兩兄弟就更是高看幾眼,許多人都在楊家兄弟將是大明少有的才德兼備之人了。
對於這樣的盛讚,楊晨倒是頗有些高興的,畢竟他身上已沾染上了這個時代的士大夫重名更甚於重利的價值觀。但楊震卻很有些不以為然:「大哥為官有些好名聲總是好事,可我這個錦衣衛鎮撫,搞的是監視與密探工作,居然也有這麼大名氣,可就未必是好事了。」
對此,沈言這個已成為楊震心腹的幕僚也大表贊同:「是啊。咱們錦衣衛辦事講究個隱秘。若是大人你名聲太響,甚至鬧得滿城皆知,那今後咱們再想做什麼可就不那麼方便了。」
話雖然是這麼的,但在這個錦衣衛與東廠完全處於對立狀態,甚至可以是勢不兩立的情況下,一些事情卻還是得照著既定方案走的。
在幾次壓制東廠得手,這回更是重創東廠骨幹,甚至差連馮
第五百十四章勢同水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