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可惜,因為那戶人家輾轉搬遷,所藏孤本業已佚失……」
劉宋耕聽到這裡,微微一笑,他心知肚明,這不過是朱棣託辭而已,遼金兩朝地理志,他已一字不漏地查閱過了,若不是心中有數,豈敢到大明來獻醜,如今他倒看皇帝怎麼說。
朱棣又咳一聲,說道:「既無憑據,朕自該依照前喏,將那些屬地與其子民,封與朝鮮。然則,有燕京儒士數人,聽聞此事,自有一番見解,朕體察下情,不可不問,便把他們喚了來,叫他們與你理論一番,若有道理,這地是不能分賜的;若無道理,朕再不拖延,必依前諾,下旨封賜。」
劉宋耕立即再叩頭道:「小臣謝過皇上,小臣願與燕京諸位文壇名士,理論一番!」
劉宋耕爬起身來,睨了四人一眼,振聲道:「劉某奏請聖天子,所提諸地、諸部,在遼金史籍中,並無相關記載,由此可以證明劉某所言,四位對此有何異議?」
四人對視一眼,李夜天便站出一步,故作不屑地道:「遼金蠻夷之國,習我中原文化不久,所謂遼金《地理志》,不過是東施效鼙,邯鄲學步,照葫蘆畫瓢做個樣子的東西,漫說所載不詳,縱然詳細,也多有道聽途說之內容,能當什麼憑據?」
劉宋耕微微一驚,他本來給明臣畫好了圈圈,這考據就限定在遼金兩朝,那些書呆子便中了計,只想在這兩朝記載中找出證據,怎麼眼前這四個人卻有點不循常理呢?
劉宋耕急急轉著心思,說道:「若遼金兩朝史籍尚不足為憑,難道還要考據契丹、匈奴、突厥之……」
他還沒有說完,吳擎宇便大笑一聲,打斷他的話道:「一派胡言!」
隨著進入辯論,四個人漸漸定下了心神,緊張的心情被他們想在皇帝面前有所表現的願望所取代,四個究酸的表現欲上來,就開始漸漸進入狀態了。
吳擎宇嗤笑道:「匈奴、突厥、契丹時候,他們還只是一些遊牧部落,其首領曰可汗,以氈帳為宮室,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徙,四處遊牧,那時他們根本不是一個國家,更無文教之事,哪來得什麼典籍文章?」
劉宋耕並不惱,微微一笑道:「哦?那麼請問這位先生,你以為,可以從何處找到憑據?」
吳擎宇昂然道:「在我朝的《史記宋微子世家》、《尚書大傳洪範》中記載,周武王滅殷紂,紂王的叔父箕子渡海至朝,建立箕子侯國。貴國僧人一然大師所撰的《三國遺事》中也有記載,還提到當時箕子定都城於平壤。今曰朝鮮崇尚白色,就是商代尚白之遺風。
漢朝時候,燕人衛滿率千餘人反叛大漢,兵敗入朝,奪王位而自立,再立衛氏王朝,漢武帝時候,因衛滿王朝對抗大漢,漢武帝派兵剿滅之,把衛滿朝鮮的國土分為四郡,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合稱為「漢四郡」,統由大漢直接管轄。」
說到這裡,吳擎宇冷笑一聲道:「漢之幽州,下轄涿郡、廣陽、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十郡一屬國七十八縣,除了三韓之地,盡為我中國直轄,試問閣下,就連朝鮮都是中國之人所立,又哪來的遼東之地隸屬朝鮮的荒唐之言呢?」
三韓之地指的是現在南韓一帶,那是住在朝鮮半島南部的馬韓、辰韓、弁韓三大部落的聚居地,三韓之地才是朝鮮半島居民固有生息之地,就連朝鮮北部地區,當時也是漢朝直轄,更不說什麼鴨綠江、圖們江以西了。朱棣和眾文武聽了登時精神一振。
劉宋耕不慌不忙,微笑道:「足下所言,確實不假!然則,箕子至朝時,朝鮮沒有其固有子民麼?箕子入朝,帶來了中原文化,還有農耕、養蠶、織作、青銅冶煉等技藝,深為朝鮮本地百姓所仰慕,故而擁立其為君王,是箕子入朝為朝鮮百姓之君王,而不是箕子所至乃不毛之地,箕子及其隨行人員繁衍生息,致有今曰之朝鮮。這一點不可不明。
唐朝時候,虬髯客海外稱王,難道那地方便自然而然成為唐朝領土?如此理論,實在荒唐!至於衛滿取而代之,形式不同,意義一般無二。及至漢武帝因衛滿王朝對抗中國,起兵滅之,緣由且不論,難道與蒙元倚仗武力巧取豪奪有甚不同麼?及至漢亡,鮮人復立本族之國,難道不是天經地義麼?」
夏潯本來就沒指望一番辯論,反讓李芳遠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