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場後,就要耐心等候第二天考試了。
在這樣一個很不舒服的環境中睡覺,對考生的身心都是一種極大的煎熬,半夜朱浩聽到隔壁號舍傳來劇烈的咳嗽聲,良久都未停歇,吵得人心煩意亂,無法入眠。
因為考試尚未開始,晚上連個巡場的人都沒有,要去茅房也隨意,外邊不時有腳步聲傳來,但沒有湊一塊兒說話的,都怕因為自己喧譁而招來巡場之人,被取消考試資格。
如此一直持續到天蒙蒙亮,整晚下來朱浩攏共也沒睡上兩個時辰。
此時外面傳來敲鑼聲。
考試終於正式開始,到了放題的時候。
考棚大門被人從外面打開,考生不會有什麼梳洗時間,巡場官兵直接就把第一場考試的試卷送了進來,這樣你在號舍裡邊是吃飯或是繼續睡覺,沒人管你,只要你別影響到別的考生就行。
就算你在裡面連睡三天,或者第二場不來,都是你的自由……誰管得著?
天色未完全亮開。
朱浩拿到試卷,也就剛剛能看清楚上面的字,想以這種光線寫文章,根本就做不到。
本來可以點蠟燭照明……但蠟燭這東西,一場考試就給一根,未來還有兩個晚上需要用到,節省才是王道。
看清楚題目,對朱浩來說就足夠了。
可以在腦子裡琢磨題目。
第一場考試,三篇四書文。
三道題,自己切中二。
朱浩心想,果然蝴蝶效應開始發揮作用,正德十一年鄉試三道題全中,這次只中二,看來來年會試題目是否還是歷史上的題目,那就難說了。
第一道《論語》題:「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真是千古名句!
《三字經》扛把子一般的句子,任何剛啟蒙的孩子,甚至字還不認識呢,「性相近習相遠」便知曉了。
這也是朱浩三道題中唯一沒有切中的題目。
第二題《孟子》題:「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這是一個斷句,相當於截搭題中變種,連前面「孟子曰」這幾個字都沒有,其實孟子的這句話還有後半句的。
從題目到題型,這道題可說是完全被朱浩押中,也不能稱之為押題,根本就是歷史上這一屆的湖廣鄉試題目。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是講規矩和規範,至於講堯舜之道的仁政,只是在論述規矩的重要性,這裡並不是主要論點。
第三題《大學》題:「《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這道題比較工整,論的是「明德」的重要性,就是所謂的光明的道德,不但要頌揚,還要自明其意,並化為己用……這算是科舉考試中最基礎的論述方向。
畢竟儒家經典中最經常論述的內容,就是仁義禮智信,而這些幾乎都可以包涵在個人品德修養中。
有人或可以說儒家文化中帶著假仁假義的東西,但實際上儒家還是頌揚這些高貴品德的,若有人學不來真正的品德卻只從中體會出假仁假義,那只能說你領悟不到聖人之言的真諦,學問不到家。
當然也可以說人類在品格方面,越缺什麼越強調什麼,儒家這種只強調道德規範的方式,帶來了社會中假道學的存在。
總之人品德的高低,不是靠某種學問來支撐,還是要看個人的經歷和修養,有時講窮山惡水出刁民,也是因為人類最基本的訴求是生存,在違背生存這個前提下,想把人栽培成道德先鋒,那是不現實的。
……
……
三中二。
朱浩現在開始為不知道在哪個考棚考試的孫孺發愁。
這樣一個難以成就大事的徒弟,就算有兩篇文章可以套用師傅給你寫的文章,但僅僅是第一題,就可能讓你榜上無名。
第一場三篇四書文,幾乎就決定了鄉試成績的高低。
第一題乃重中之重,這道題目看起來很簡單,但畢竟朱浩沒有提前研
第四百章 鄉試第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