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6登基,放縱東林清算天啟的寵臣,自己砍自己的手,在18歲的時候就註定是亡國之君,能活到34歲完全是靠他老祖坐江山的慣性。
瘦死的駱駝,最終還是讓他折騰沒了。
……
小說中武勛聰明,因為那批人還活著呢,不僅京城活著,江南的魏國公也活著呢。
這『最後一批』武勛,從黨爭一路血殺出來的人物,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的錘鍊,一個比一個謀的深。
可惜謀的不在正路,但不能否認他們是聰明人。
一直沒出現的魏國公徐弘基是個老陰貨,投降東虜的徐允爵,純粹是個奢靡無度的公子哥,跟他老祖徐鵬舉一樣的紈絝。
徐弘基是能遙控東林、昆黨、浙黨、復社的謀主,遠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陰險,比如崇禎放棄商稅,就是徐弘基的謀劃,他根本沒出現,通過一系列拐彎抹角的安排就達到了目標(小說中後面給您說這個布置,看過的人不得不夸一句:天秀)。
這樣的人物在博弈很正常,不知道的讀者總要說我瞎扯,哎~
徐弘基死於崇禎十七年,這麼一看,南明也是倒霉,留這位在,也許真能像南宋一樣存在很多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大多數人看到的歷史,包括網際網路,展示的都是士大夫的記錄,《酌中志》這種內宮記錄都被逼著成為了史。
正史是經過考證,人物、事件、實物、地方志、當事人筆跡原本等,互相佐證的歷史。
若沒看過佐證過的專業史,對武勛的力量很難形成整體概念。
野史是根據正史事件倒推出來的當事人動機,永遠不會得到證實,這就是小說。
小說里討論歷史真假,那就跑偏了。
帶著殘缺的史觀,帶著別的野史背景看小說,既不是解壓,也不是圖樂,完全是瞎看,自己糊弄自己。
既然寫小說,就要有目的。
接下來咱們聊點干東西。
…………
捋捋明朝的權力變化過程(以下內容可能過幾天會被掐掉,您看到就看到了,看不到俺也沒辦法了)
前面說過,借來的權力不是權力。
咱們先明確一個概念,皇權就是正統大義、民心顯現,相權就是官府施政權、治世權。
明朝的架構是皇帝、內閣、內廷,名義上三者互相制衡。
武勛呢?
別急,您聽我說。
明朝的架構本質:皇帝在往出借權力。
內閣、內廷都是這麼誕生的。
朱元璋出身貧民,驅除韃虜、恢復華夏,是史冊中真正的大義英雄,他有這個民心基礎。
朱明皇帝在史冊中被稱為絕對皇權時期,遠比唐宋皇帝集權。
就是因為所有的權力來源是皇帝,主次完全不同,朱明不需要士紳支持就擁有大義,穩坐天下。
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四代皇帝完善了這個架構。
朝臣提議內閣人選,皇帝來認命。
至於內廷,乾脆是皇帝的奴婢,明朝時期的權閹可不少,可他們沒有一個人能控制皇帝。
所以這個架構一開始就很虛,內閣是皇帝的秘書,內廷是皇帝的奴婢,武勛是皇帝的親戚。
武勛就是皇權的一部分。
朱元璋殺掉大部淮西勛貴,把朱家女全嫁給武勛,朱棣再來一代,無論是開國勛貴、還是靖難勛貴,留下的武勛已經成為皇家人。
但朱家父子聰明著呢,這時候如何避免後戚干政呢。
從老朱控制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