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弘昭穿著一襲看起來很普通的黑色常服,顯然這是習了他父親簡樸之風。墨子閣 www.mozige.com
帝王將相穿衣皆有禮制,有禮服,吉服,便服之分,太子所穿,是四爪蟒袍。
不過蟒袍造價昂貴,關弘昭也只有一身,平素很少穿著。
國貧而簡。
這是關寧對他的教導。
雖只是穿著一身素衣,但依舊難掩關弘昭氣質,他身材高大眉目疏秀,起坐舉止顧盼偉然,稱得上是雍容華貴。
相比於之前的稚嫩,經過這一年監國,更多了些成熟穩重。
這不是朝議,而是廷議。
內閣大臣,六部尚書,各衙主官皆在列。
「陛下就要回來了。」
關弘昭先是道:「可能已經回來了。」
這並不是廢話文學。
在列的朝臣都知道陛下一貫的作風就是如此,經常微服出巡,隱秘而歸。
陛下離開已有近一年之久,也應該快回來了。
「戶部先說說吧。」
關弘昭看向了戶部尚書薛慶。
「回稟太子殿下,農莊法已在全國推行,同時鄉里制度也已推行」
他之所以停頓,是略有尷尬,是因這鄉里制度是學的南朝,準確的說是學的陸正淵。
其實很早之前,大寧就有實施農莊法,是由李福提出。
當時新朝初建,戰爭破壞嚴重,李福所在的延州農耕恢復,田產收成都名列前茅,隨後便被關寧任為州牧。
他把土地分包到戶,讓他們來耕種,官府只收固定的量,超出的部分由他們自己所得,這些土地還是朝廷的,他們只能耕種
乾的多,收成多。
最後關寧給此法命為農莊法,除此外他還尋農問事,實施科學種田,治下富饒。
李福也成了救火州牧,數年來他已經轉任四州,現在又跑到了西北。
關寧體恤恩賞,給他加了品階,直接高配。
不過那時農莊法還未大規模推行開,一個策令要經過反覆論證,發現弊端,完善到極致才能在全國推行。
這可不是過家家,否則就容易出大事。
農莊法是在最底層實施,而這也是古代吏治的弊病,皇權不下鄉,底層由鄉紳治理,隨意來一個倍之,這項制度就會被直接破壞
原本是一項惠利民生的制度,最終可能成為某些人藉機斂財害民之機。
比如官府收繳提高,百姓根本難以上繳,這不就成了負擔?
也只有李福這種能才幹吏才能真正做到惠民,可並不是每個官吏都是李福。
因而還需論證完善,之後爆發了戰爭便停滯到此
可這個弊病被陸正淵解決了,那便是加強底層治理,鄉里制跟農莊法相輔相成,使得朝廷對地方有了極大的控制能力。
同時,他還提出了五保連坐法,保內之人,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這樣大大提高基礎治理,治安,稅收也相應提高。
如此良策,因已在南朝論證過,被薛慶直接採納,並在全國推行。
同為國丈,自然免不了被對比,薛慶跟陸正淵被放到一起。
薛家是大寧首功之臣,父子二人為國鞠躬盡瘁。
薛慶執掌戶部,諸多新政皆是在其主持下推行。
而今卻發現,這位從梁國來的國丈竟也是本事人,且才能不俗。
在薛慶說出時,在列朝臣的面色都變得微妙起來
「陸兄啊,你這搞的我很失顏面,原本還因背刺你內疚不已,現在倒是沒有了」
薛慶在內心暗嘆。
學好不丟人,最初他陸正淵不是也學朝廷的東西了嗎?
隨即他就面無表情的稟奏起來。
一串的數字都表明,得益於農莊法和鄉里制的推行,民生有極大改善,稅收也有提高,逐漸恢復到戰前水平。
「江淮兩州並未上繳稅收,若得其上繳,收支應能持平。」
薛慶又補充了一句。
關弘
第1715章 學好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