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說,以陛下對我的恩情,於國於私,我都會來助力。」
正說著,門外突然傳來鼎沸人聲,竟是皇帝聽聞攻下洛陽,喜不自勝,親自趕到元帥府來。一進門,不等眾臣行禮,皇帝便急沖沖握住李泌的手,連聲問:「先生,廣平真的克復東京、盡殲逆黨十萬大軍?可有斬獲安慶緒級?」
李泌回道:「安慶緒逃竄至河北,部屬僅有千百,如令廣平王乘機追伐,相信不日便可斬其獻於闕下。」
皇帝道:「窮寇莫追,如今他也是喪家之犬了,何足為懼!洛陽易攻難守,還是讓廣平率大軍鎮守,以免再生枝節。」拉著李泌坐下,遣退眾人,笑道:「吾家得歸,皆卿之力也。我已上表請求上皇回京,我當歸還帝位,回東宮重修臣子之職。」
李泌站起身:「表書可還來得及追回?」
皇帝道:「剛剛派人送出的,應未遠。怎麼?」
李泌道:「請陛下立即下旨追回此表,不然,上皇將不會回來了。」
皇帝問:「表書有何不妥?我若不說讓位,上皇怎麼能回來?」
李泌道:「正是因為陛下要讓位,上皇才不肯回來。」
皇帝想了一想,即令內侍遣人快馬追回表書,又問:「那以先生之見,該怎麼辦好呢?」
李泌道:「陛下可以重新寫一封群臣賀表,就說自從馬嵬請留、靈武即位,到今日克復兩京,陛下時刻思念上皇,請上皇返京城,使陛下盡孝養之心即可。」
皇帝思忖片刻,嘆道:「初時我的確是想還政於上皇,今聞先生之言,始悟其失。那便按先生說的,改上群臣表吧。」當即命李泌草擬群臣表。李泌口述,菡玉執筆,片刻揮就。皇帝看後,又略作修改,重新謄寫一份,立即命隨駕在旁的中使李輔國奉表書入蜀。
李輔國接過表書,瞄一眼李泌道:「陛下,臣掌管宮禁符契和宮門鑰匙,此去西蜀少說也要十天半月,符鑰豈可無人掌管。除長史之外,不管交予何人臣都難以放心。」
皇帝道:「那就先由先生攝管幾日吧。」
李泌上前謝道:「宮禁符鑰關係陛下安危,一向由大官管理,倉促交付他人,恐生疏漏。況且臣已準備和師弟一起回歸鄉里,難以盡責了。」
皇帝吃了一驚:「怎麼先生你要走?!還有吉卿?」
菡玉也上前對皇帝一拜:「臣與兄長志同。師兄已助陛下收回兩京,報德足矣,願復為山水閒人。」
皇帝拉住李泌急道:「我與先生經年共患難,現在終於到了可以同享太平之時,先生怎麼反而要離我而去?」
李泌跪下拜道:「臣有五不可留,請陛下容臣歸隱,免臣一死!」
皇帝連忙扶他起來:「先生何出此言?何為五不可留?」
李泌回道:「臣幼年即與陛下相識,是遇陛下太早;陛下全心以待,不分君臣,是寵臣太深;臣以布衣入朝,陛下委以軍國,是任臣太重;臣無舊勛、無族黨而遽挽狂瀾,是功太高;山人隱士得居中流,是跡太奇。此臣所以不可留也。」
皇帝聽後少頃沉默,轉而對李輔國道:「卿身負宮禁重任,不可遽離吾左右。蜀道艱難,另遣青壯者前去吧。此事就交由你安排。」
李輔國拜道:「多謝陛下愛護。」奉表而去。
皇帝這才問李泌:「先生是因為我沒有聽從你北伐范陽之計,所以才要走的嗎?」
李泌也直言道:「不瞞陛下,臣是貪生怕死,只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而已。」
皇帝道:「先生這麼說,是把我當那越王勾踐,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麼?」
李泌道:「臣知陛下待臣以誠,方敢求歸。殺臣者非陛下,乃『五不可』也。危難之際陛下如此對臣,臣猶有不敢言者,何況太平時日。」
皇帝道:「先生有何不敢對我直言的?」
李泌道:「陛下答應臣離朝歸山之後,臣自當直言;否則,臣仍以保命為先。」
皇帝思慮良久,方道:「也罷,先前我就和先生約定好了,平亂之後,任憑先生自行高志。我答應你就是,但請先生明言,我有何過失?」
李泌道:「是建寧王。」
皇帝轉過身去嘆道:「建寧是不可多得之才,艱難時有功,我
〇九·月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