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六章 背叛者死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四日凌晨,日軍在大炮和裝甲車掩護下,出動四千多人,向嫩江橋發起進攻。時任黑龍江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的馬占山將軍立即命令守軍奮起還擊,聲震中外的嫩江河畔的血戰全面爆發。直到中午,日軍傷亡很大,紛紛潰退回南岸。下午三時,敵人再次集中兵力,密集進攻。馬占山所部等日軍到百米處,齊起猛攻,趁混亂之際全線衝鋒,與日軍展開白刃戰。日軍飛機、大炮無技所施,無奈之下向江橋潰敗,遭到在江岸蘆葦內埋伏的中國軍隊堵截,日軍有的陷入泥沼、有的跳入江中,後來增派的援兵也在橋上被馬占山所部騎兵沖斷,一股回撤,一股被迫逃到左翼陣地後全殲。
此後連續十多天的交鋒中,日軍損失慘重,至十九日馬占山率部退守克山、拜泉、海倫,共斃傷日偽軍六千多人,自己傷亡兩千多人,這就是打響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第一槍的江橋戰役。
馬占山將軍的義舉,得到全中國人民的高度讚揚與支持,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很快,在全國民眾強烈要求團結一致抗日,反對內戰、反對不抵抗政策的洶湧浪潮中,南京國民政府與廣州政府都表示願意「和平解決寧粵爭端」,「同心協力一致對外」,在上海舉行了中外矚目的「和平會議」。
這次「和平會議」在數日的吵吵鬧鬧中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寧粵之間嘴巴講和,口號無比嘹亮,實質上分歧卻日益嚴重,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和以汪精衛為首的廣州政府之間的矛盾越發尖銳,最後在全國輿論和各方壓力下,寧粵雙方相互妥協,決定把問題拿到兩個政府各自召開的「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加以討論解決。
南京國民政府的四全大會於十一月中旬在南京舉行,廣州政府的會議召開得晚一些,時間相對也比較長,從十一月十八日開始到月底依舊沒有結束。
自從居中調停的廣州政府常務委員古應芬因拔牙意外死亡之後,沒有了任何約束的粵軍主帥陳濟棠極力排擠沒兵沒槍只有一張大嘴的汪精衛和孫科勢力,長達半個多月的會議上,同屬廣州政府旗下的陳濟棠勢力、李宗仁勢力與汪精衛等勢力矛盾終於激化,會場上扔凳子飛瓶子你來我往亂成一團,多達十餘名代表因此受傷。
汪精衛及其支持者全都是些筆桿子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儘管在會場上打不過陳濟棠、李宗仁集團的赳赳武夫,可他們意志無比堅強,耐力也十足,往往是今天的會議因吵鬧加肢體上的爭鬥無疾而終,一個個鼻青臉腫垂頭喪氣回到家中,第二天又精神抖擻地準時出現在會場上,繼續據理力爭,大喊大叫。一些被板凳、瓶子、茶杯砸破腦袋鮮血長流的代表草草處理好傷口,馬上又出場參加會議,其信念之堅定就連扔酒瓶砸凳子的軍中將領們也不得不暗自敬佩。
相對而言,南京舉行的四全會議顯得斯文多了,也較為務實,為贏得民心、挫敗廣州政府的陰謀,蔣介石在會議上第一次就日軍侵略東北進行表態——蔣介石對堅持抗日寸土不讓的黑龍江軍事總指揮馬占山將軍以及所部將士予以高度評價,提議任命馬占山為黑龍江省主席,並做了專題演講:
「我們一方面很有誠意地信仰國際聯盟,希望國聯能擁護正義,主持公道,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國內必須有切實的準備,我們料到日本不肯輕於退出東三省,也料到日本不能把大連、旅順輕於交還給中國,所以我們唯有依賴國民的能力與世界上的公道,我們一定更要有最後的決心——什麼是最後的決心?就是流血犧牲殺身成仁的決心!」
蔣介石的公開表態儘管仍把希望寄托在國聯和歐美各國列強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不抵抗」的罪名與壓力,公開命令東北軍不准抵抗的張學良於是成了全國聲討的唯一活靶子,連同只會爭權奪利、爭吵不休而沒有任何實際行動的汪精衛集團也隨之威信大降。
汪精衛集團見勢不妙,慌亂之下竟然也發出通電,以廣州政府的名義對馬占山進行表彰,同樣宣布任命馬占山為黑龍江省省長,根本就不管馬占山將軍本人願不願意、全國軍民有幾個人相信汪精衛政府的合法性和實施能力。
汪精衛集團的軍事支持者張發奎為此深感失望,一怒之下不顧盟友李宗仁、唐生智
第六一六章 背叛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