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特拉罕位於裏海西北岸的伏爾加河河口,曾經是可薩汗國的首都,十六世紀沙俄征服此地後,修建了擁有七座塔樓的石頭要塞——克里姆林宮,城市逐漸形成,並發展到今天。
阿斯塔拉罕地處沙漠邊緣,物產並不豐富,但是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
從阿斯塔拉罕向上游追溯四百多公里便是蘇聯重要城市史達林格勒,去年這座英雄的城市被德軍占領後,納粹德國重新將其命名為伏爾加格勒。在伏爾加格勒城南二十多公里處,列寧運河將伏爾加河和頓河溝通起來,五千噸級的艦船可以從裏海東海岸的港口城市直達黑海,再進入地中海。再加上自帝俄時代就修建的鐵路和公路,溝通了東西南北,阿斯塔拉罕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夕陽西下,阿斯塔拉罕城中心地帶的伏爾加河西岸碼頭。
已經被希特勒解除指揮權的前德國國防軍中東集群司令官龍德施泰特元帥扶著欄杆,站在碼頭盡頭,他的左右,分別站著同樣遭到罷黜的前a集團軍群司令利斯特和b集團軍司令曼斯坦因兩位元帥。
三人穿著一身尋常的灰黑色大衣,神色焦急地向著南方的河面眺望。
在三位元帥身後不遠處,幾名陪同軍官小聲地交談著,他們隸屬於國防軍新組建的頓河集群,今天奉命到這裡陪同三位元帥迎接從裏海對岸歸來的第一批俘虜兵。要知道僅僅在半年前,那些俘虜兵所在的部隊都還是百戰精銳,王牌中的王牌,主力中的主力。對於像自己這樣的二線部隊官兵不屑一顧。
但今天,他們每一個都將背著巨大的心理包袱歸來,兔死狐悲之下,每一名軍官心情都十分沉重。
頓河集群的前身就是高加索集群,現在外界還不知道集群的名稱已經改變,防區也由整個高加索地區,變為了防衛並鞏固北高加索、克里米亞、頓河和伏爾加河下游等遼闊區域,抵禦來自南方和東方的安家軍的威脅。
集群依然由馮.包克元帥擔任司令。由於統帥部決定重組第二集團軍,頓河集群的高級將領包括馮.包克元帥本人都沒有出席,再加上俘虜的交接需要嚴格保密,因此陪同三位元帥的僅僅只是防守雷恩沙漠邊緣地帶的兩個國防軍師的軍事主官、參謀長和情報官員。
「報告!」
第三〇〇步兵師師長布雷德上校得到通訊兵的最新情況匯報後,大步走到曼斯坦因身邊,輕聲道:「元帥閣下,運送帝國官兵的船隊已經抵達城南的江心洲,最多再過十五分鐘。就可以出現在我們視野里!」
曼斯坦因精神一振:「來了多少條船?船上官兵的精神面貌如何?」龍德施泰特和利斯特兩位元帥,也關注地看向布雷德上校。
布雷德上校心裏面的壓力驟然增大,不過這些情況他還真不知道,只得搖搖頭:「一切都不清楚……不過根據沿岸部隊匯報,船隊拉得很長,除了領頭的是一艘軍艦外,其餘大多是客船和貨船,噸位普遍不高。」
曼斯坦因在部隊遭到安家軍合圍後,原本準備與麾下官兵共存亡。
但希特勒為了避免元帥被俘的醜事發生,勒令曼斯坦因與布隆伯格元帥和各集團軍的主要將領乘坐運輸機逃離。最後曼斯坦因不得不拋下一百多萬軍隊,先逃到土耳其南部城市迪亞巴克爾,然後乘坐專機返回柏林。
在曼斯坦因心中,對被俘官兵是愧疚的,對於自己被解除指揮權沒有任何怨言,回到柏林家中寓居時,夜不能寐,整個人衰老了許多。
相對於曼斯坦因,利斯特元帥需要擔負的責任要小許多,畢竟他在局勢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成功帶領a集團軍群殘部撤退,雖然最後到達目的地時收攏的部隊還不到出發時的一半,但卻表現出了一名優秀將領應有的素質,因此儘管也被解除了指揮權,但卻被賦予接收被俘官兵組建新部隊的重任。
曼斯坦因在獲知利斯特的新任務後,立即找到老上司龍德施泰特,然後兩人一起到利斯特家中拜訪。利斯特耐不住老朋友的請求,最後三人一起來到裏海邊的阿斯塔拉罕,迎接被俘官兵歸來。
三人中間。龍德施泰特元帥雖然主動為西亞作戰失利承擔責任,但實際上他統領中東集群問題不大,儘管沒有攻破安家軍的防線,但是在前期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