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進行到第四個年頭,美國民眾對羅斯福的支持率已經由開戰初期的幾乎百分之百,下滑到現在的堪堪過了半數,曾經被美國人譽為救星的羅斯福,在美國民眾中間已經不再是一呼百應,開始有了許多質疑的聲音。
當然,在大多數人眼裡,羅斯福依然是一位使得自由世界團結起來,率領飽受孤立主義思潮影響的美國人民對抗法西斯暴政的英雄,若是離開這位意志無比堅定、對經濟和軍事都極為擅長、領導能力卓絕的總統,美國這艘巨艦將失去前進的方向。在德意日法西斯的進攻下,沒有羅斯福的美國必將淪為二流國家,整個自由世界也將因為美國的屈服而被軸心國奴役、統治。
小部分美國人則認為羅斯福是一個慌手慌腳參加戰爭、對戰事指導無方的大蠢蛋,早就該引咎辭職了。
在這些人眼裡,正是羅斯福違規連任第三屆總統,導致美國的民主政治遭到了破壞,使得美利堅各民族離心離德。在其任期上,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不僅遭到了「珍珠港事變」的巨大恥辱,葬送了強大的太平洋艦隊,丟掉了關島、中途島、夏威夷群島等美國的領土以及在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和拉丁美洲的傳統利益。
最讓人無法容忍的是,美國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羅斯福竟然還和丘吉爾一起制定了「先歐後亞」的錯誤戰略指導思想。向非洲派出了美軍序列中最精銳的部隊,並將另一支強大的陸軍以及新組建的太平洋艦隊主力集結於西南和中太平洋地區。導致美國本土防禦空虛,給了日本以可趁之機。
連續的失誤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在日本這樣一個工業總產值和人口均遠遠低於自己的對手的瘋狂進攻下,美國竟然先後丟掉了阿拉斯加和中、西部的領土。綜合羅斯福種種拙劣的表現,將其稱之為美利堅的罪人也毫不為過。
還有一些人對這個問題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哪怕換一個總統來領導,也不會比現在的情形更好。要想抵禦住早在三七年就進行了舉國總動員的日軍的攻擊,必須堅決制止日軍南下進攻蘭印群島。並且在日軍露出南下擴張的意圖後,就應該立即斷絕與其進行的廢舊鋼鐵、發動機、工具機、生產線和運輸船隻等貿易,竭力抑制日本利用美國的工業發展壯大。
即便這樣還不行,美國必須在三九年以前就要提前進行戰備。大量造艦和擴充軍隊數量,這樣在戰爭爆發時有一百萬精銳軍隊,就可以從容應對多個戰場的作戰了!可是在孤立思潮盛行的三十年代,這顯然是誰也無法做到的事情!
當然,羅斯福在一些戰略決策上還是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比如對保衛珍珠港和巴拿馬運河不力,又比如對墨西哥等拉美國家加入軸心國陣營缺乏足夠的應對措施,導致一系列災難性的後果。但是,對於一個周邊沒有敵國、長期處於和平狀態、從軍隊到普通人都嚴重缺乏警惕心的國家來說,誰敢保證自己當總統就不會犯錯?
這樣考慮的話。羅斯福還算是一個勉強合格的領導人。當然,其他人沒有試過,所以也不敢保證就沒有驚才絕艷者能夠領導美國取得一個個勝利,所以這些人只能對現在的情況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
而在安毅眼裡,羅斯福卻是一個睿智精明而具有遠見的人。
羅斯福從一開始就意識到,要戰勝軸心國,只有把一切反法西斯的力量團結起來,在政治上搶占制高點,以正義和邪惡的陣營對抗來定義這場戰爭。這便是「三國憲章」和「聯合國家宣言」的由來。
為了支持各國與法西斯作戰,就連對待意識形態不同的蘇聯,羅斯福也數次派出心腹到莫斯科與史達林面談,並且親自到國會進行演講,說服議員通過「租借法案」。美國還竭力加大與中國、南華的軍事和經濟等方面的合作,有力地支援了南華的經濟建設和工業進步,使得安家軍始終具備全面壓制日軍的能力,牽制了大量日本軍隊於西線!
羅斯福制定「先歐後亞」的戰略決策也是有其考慮的。
在羅斯福看來,國力貧乏的日本絕對不敢主動進攻美洲,只能在中太平洋地區和澳洲大陸動歪腦筋,美國只需要源源不斷地把軍隊和作戰物資送往澳大利亞及中太平洋地區,就能把日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那兒,使得其無力東顧,這樣一來,在未來兩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