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康熙實錄》出自康熙皇帝之口,於是有人開始解釋這個問題了,這還不是今天咱們現代人解釋的,當時就有一些人猜測這個銀子實際上是就是魏忠賢埋起來的。
為什麼他們會這麼猜測呢?據說是魏忠賢當時想稱帝,於是預先貪污了很多銀子,藏在了宮裡頭。沒想到崇禎皇帝上台以後,他還沒來得及謀反,就被處死了,而他的死黨替他守住了這個秘密,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崇禎皇帝。
沒想到李自成進了京城,開始大肆收掠,而且因為太監們比較容易知道皇宮內財物的情況,於是這個群體就成了李自成重點關注的對象。
就這麼著,其中有個知道魏忠賢寶藏內情的太監沒挺住,就把這事給供出來了。於是就有了《康熙實錄》裡的這段描寫。
但現實真的可能是這樣嗎?
要知道,這可是200萬兩銀子!它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藏在宮裡原有的庫房裡,那肯定崇禎一上台,就會馬上發現。要是在宮裡頭挖地窖隱藏,那麼這一定是個大工程。
而且搬這銀子,也一定是要用很多人,動靜很大。也就是說知道這個消息的,絕對不止魏忠賢一個人,所以這個消息是無法來如此保密的隱藏下來的。
此外,崇禎上台後,魏忠賢已經失勢,而他的死黨,或者說沒有被崇禎皇帝追查的餘黨,如果能在國家財政極度困難的時候,主動向崇禎皇帝報告這件事情。那麼這一定是大功一件。
因此,就算崇禎剛上台的時候。或許不知道這件事情,但等魏忠賢死了。一定會有知道這件事情的人爭先恐後要去報告,由此可見魏忠賢秘密寶藏,或者說把銀兩藏在皇宮裡這樣的說法,似乎並不可靠。
在今天得到這份東西之前,楚琛對什麼歷史名人留傳下來的寶藏,往往是一笑了之,道理很簡單,就算有寶藏,如果沒有詳細的線索。肯定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不然的話,從古至今這麼多人打那些寶藏的下落,怎麼可能一直沒找到?
具體到魏忠賢,如果他真有那麼多財寶,估計早就被當時經濟相當困難的崇禎給搜颳了去了,要不然崇禎怎麼捨得魏忠賢死?
當然,魏忠賢也有可能留下一點銀兩或者珍寶,但數量應該不太可能太過龐大。再加上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那些東西肯定被魏忠賢藏的非常隱秘,不然早就被那些大內密探找到了,哪還輪的到魏忠賢來享用?
反正不管如何。楚琛原本對於魏忠賢寶藏之類的東西,他一點都不在意,況且就算他在意也沒用。因為他根本沒相關的線索,想找也沒地方去找。而且在他心裡。這種寶藏他也持的是不相信的態度。
不過,楚琛沒想到。他今天居然遇到了一張關於魏忠賢寶藏的線索,如果是魏忠賢寶藏的藏寶圖,他可能還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但現在是對方已經把魏忠賢的寶藏找到了,而且還變現了一部分。這樣的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了。
要知道,這可是魏忠賢的寶藏,就憑他的地位和貪婪程度,寶藏中的東西,肯定不可能會是蹩腳貨色,很有可能是價值連城的寶物。就算這個寶藏已經被這位書寫者變現了很多,剩下東西的價值也低不了。
想到這裡,就算已經見多識廣的楚琛,心頭也是一片火熱,於是連忙把紙展開,不過當接下來的內容剛一入眼,他就有些傻了,因為上面的字確實是繁體字,他也都認識,但這些字都是亂七八糟的,組合起來根本不成句子,他壓根就看不懂!
由於從張火泥的筆記中得到了一些經驗,接下來,楚琛就照著這些經驗,把字又正著、反著、斜著、跳著看了一遍,發現還是組合不出什麼有用的句子來。
見此情形,楚琛都以為這張紙很可能是有人寫著玩的,不然為什麼會這麼寫呢?但再想想,他又覺得不太可能會這樣,畢竟如果寫著玩,那人又何必要把東西放在盒蓋中?難道就為了顯得更加真實一點?
當然,世界上也不是沒有這種無聊的人,但如果真要騙人的話,他又為何不寫的逼真一點?像現在這樣,明眼人都知道這其中有問題,難不成這些字其實隱藏著另外的意思不成?
想到這裡,楚琛突然靈光一閃:「對啊!差點忘記還有切口了!」
「切口」就是
第八百九十七章 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