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南宋官窯博物館召集了4位文物專家趕赴淮北,對黃老闆捐贈的文物進行認證。
現場的鑑定錄像顯示,專家們驚嘆「壺王」獨一無二,一致認定,「壺王」為難得的珍品,建議推一級品。
南宋官窯博物館最終放心地將這批文物收入館中。
2oo5年7月,杭城市政府對黃老闆捐贈611件文物進行表彰,並決定獎勵黃老闆現金15oo萬元。
在此後的3年內,南宋官窯博物館分3次將獎勵款打入了黃老闆的賬戶。
然而就在前幾天,奇怪的事兒生了。
美國居然有人打電話給楊老頭,說是這件壺王可以賣給他。
而且價格很便宜。
聽那邊的意思,這壺王被人盜取,並且走私到了美國。
楊老頭是教過書的人,雖然現在擁有了美國綠卡,可那是兒女們非讓他辦的,事實上他心裡頭對祖國的感情可不比任何人差。
他一想,這好東西不能落到美國人手裡啊,反正也就一千美金,乾脆就買了過來。
後來打電話給兒子說了,兒子才搖頭苦笑地說這可能又是個騙局。
楊老頭便風急火燎地趕到了這邊,希望楊懷仁可以給他想個辦法。
「您先別著急,把東西拿出來給我看看。」
張天元說道。
楊老頭看了楊懷仁一眼,似乎是在詢問張天元靠譜嗎。
「我徒弟讓你給他你就給他,有什麼好猶豫的,難道他還會害你不成?」
楊懷仁沒好氣道。
楊老頭將那壺王拿了出來,小心翼翼地交給了張天元。
張天元仔細觀察了一番之後,嘆了口氣道:「這個的確是贗品,連南宋官窯的一點特點都沒有,根本都不用鑑定。」
南宋官窯的產品造型端巧,線條挺健,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和米黃等多種,以粉青為上,渾厚滋潤,如玉似冰。
釉面布滿紋片,紋片形態有冰裂紋、流水紋、魚子紋、百圾碎等,以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
瓷器底部為鐵褐色,上部隱呈紫色,稱為「紫口鐵足」。
典型的官窯珍品,坯體的厚度僅為釉層的三分之一左右。
釉層中還攢聚著無數微小如珠的氣泡,行家稱之為「聚沫攢珠」。
這一特徵也是今天我們用來鑑定宋官瓷真偽的方法之一。
當時的器形以生活實用器為多,如碗、盤、杯、碟、洗、壺等,還有部分陳設瓷,如仿青銅器的香爐、尊、觚、琮式瓶等,器物造型優美,具有典雅秀美的風範。
你說你缺少其中一項特點或者幾項,那都可以理解,畢竟任何東西它都不是死的。
可問題是,楊老頭拿出來的這件東西沒有南宋官窯瓷器的絲毫特點,怪不得專家說是贗品呢。
可為什麼又有一些專家說是一級品呢?
心裡頭這麼想著,張天元便開啟鑒字訣仔細看了一眼。
得虧是看了這一眼啊,不然的話,這可是要錯過好東西的。
這東西的確不是南宋官窯,但它卻是北宋官窯的好東西啊。
宋代官窯瓷分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兩個部分。
北宋官窯瓷出現在北宋徽宗後期,南宋人顧文薦《負暄雜錄》記載,「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宣、政間」是指宋徽宗政和至宣和15年間,當時,宋徽宗不但在汝州征燒青瓷,而且在京城又置窯燒瓷。
說明宋徽宗對青瓷的強烈愛好。
北宋官窯的窯址在當時的都城汴京,然而由於歷史上黃河幾經改道和水災,宋汴京已淹沒於6米深處的泥沙之下,地面沒有任何遺蹟可找,考古掘很難進行,因此,北宋官窯的窯址始終沒有找到。
北宋官窯當時專供宮廷使用,產量少、燒造時間又短,故而傳世品也少,至今考古界也有人否定它的存在。
但從現存的傳世官窯器來看,它有自身的特點。
器物有碗、瓶、洗等,採用支釘撐燒,青釉色澤較淡,器身開有縱橫交錯的大塊紋片,胎骨由含鐵量較高的瓷土製作,所以胎呈紫黑色,足部不上釉,鐵骨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