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知名書畫家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等人都使用這種紙繪畫。
大千紙又稱夾江書畫紙,產於川州省大佛市夾江縣,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
始於唐代中期的「中國書畫紙之鄉」夾江手工「竹紙」,在綿延一千三百餘載的歷史長河中,有過欽定科考和皇室用紙,以及深受書畫大師青睞的輝煌,曾榮登國家金獎的寶座,見證了有著深厚底蘊的民族歷史文化,演繹著濃郁的紙鄉民俗風情。
夾江書畫紙便以大千紙名之,與安省宣紙同被譽為「中國有宣、夾二紙,堪稱二寶。」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詩中所描繪的「平羌江」,就是流淌在夾江縣境的青衣江。
500里青衣江衝出邛崍山脈,流至夾江城西千佛岩下,形成「兩山對峙,一水中流」氣勢磅礴的地形地貌,夾江縣名由此而來。
夾江西傍峨眉仙山,南臨大佛,北接三蘇故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夾江建縣始於秦漢,縣名夾江始於隋初。
1400多年來,奔流不息的青衣江哺育了沿江兩岸的夾江人民,得灌溉之便利,出物產之豐盛,使夾江在古代便享有了「蜀之良邑」的美稱。
「倉廩實而知禮節」。
古代勤勞智慧的川州夾江勞動人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其竹紙製作技藝名揚海內外。
從唐朝初創到明清興盛,夾江竹紙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聲名大噪。
清康熙年間,夾江竹紙被御點為「貢紙」,在乾隆年間欽定為「文闈捲紙」和「宮廷用紙」。
抗戰時期,夾江成為大後方紙張的重要產地,產量之多,種類之繁,品質之佳,技術之精,均為全國之冠。
在這一時期,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先後兩次到夾江馬村大槽戶石子清、石國良家,一同研製新紙。
試紙成功,畫家試筆後贊之曰「乾隆帝用的紙也不過如此……中國有了宣夾二紙,堪稱二寶」,將夾江紙提升到與安省宣紙齊名的地位。
為紀念大千先生對夾江紙所作的貢獻,夾江縣人民政府把經過他改制後的書畫紙命名為「大千書畫紙」。
著名書畫家方毅、啟功、黃胄、葉淺予、董壽平、何海霞、李琦、魏傳統等對夾江書畫紙予以了很高評價。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手工造紙與書畫的不解之緣,孕育出了一壺、夏應良、戴雨樵等一批著名畫家,活躍在中國書畫界,為夾江添光增彩。
張天元仔細數了一下這一刀紙的數量,正好是九十六張,他不由露出了笑意。
因為民國時期的大千紙每刀就是九十六張。
張天元回頭看了楊懷仁一眼,兩人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東西自然是好東西,而且還很值錢。
千萬不要以為普普通通的紙張值不了多少錢,這玩意兒可是搶手貨,在中國書店006古籍書刊資料春季拍賣會上,兩張民國制描金素蠟紙箋的成交價是00元。
而上世紀70年代安省涇縣宣紙廠為國畫大師李可染定製的「師牛堂」紙,目前的行情已經達到了每刀10萬元以上的價位,一張紙的價格就在1000元以上,這些市場行情預示著這一刀大千紙的價值將在20萬以上。
當然,這裡說的都是人民幣。
古紙的價值絕對不是虛高,它的價格超乎常規是有道理的,因為古紙是鑑別那些動輒就是成百上千萬元的名家書畫真偽的原始旁證。
而且,古紙還能修補同時期的古籍善本和書畫作品。
這些東西,當真是非常珍稀的。
張天元本來只是陪著楊懷仁來這邊店裡頭逛逛而已,哪裡能想到偶然之間居然還弄到了這種好東西,心下免不了有些狂喜。
但他表面上依然顯得很是鎮定。
笑著問夥計道:「你們這些紙當真是別人在這裡寄賣的?」
「那是當然,東西絕對是好東西,是我們老闆從中國帶到美國來的,說這邊不少人識貨,他也願意賣給這
第三四九三章 看似普通身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