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鎮國公楊軒一直盯著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別人可能不清楚,但此刻的戶部尚書卻非常清楚。
他也是久經官場的人了,當初在面對宣宗皇帝的時候,也沒有這麼大的壓力。
最終,他開口說道:「金陵戶部,可以出兩百萬兩。」
「好。」
「加上金陵戶部的兩百萬兩,那就是四百三十萬兩。」
「若是不夠,內帑也可以再出。」
楊軒說了一聲好,目光從戶部尚書的身上收了回來。
隨後,他看了一圈在場的大佬,緩緩開口:
「錢的問題解決了,現在咱們再來商議一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呈碾壓之勢平定麓川叛亂。」
話音落下,兵部尚書王驥率先發表了意見。
他是永樂五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宣德朝升遷至兵部尚書。
其人才識兼茂,歷練老成,兼且善於用兵,長於應變。
去年反擊韃靼阿台汗的戰鬥,他就曾擔任督軍。
與蔣貴分道夾擊,轉戰兩千餘里,擊破擾邊的阿台汗軍,迫使阿台汗、朵兒只伯遠逃。
為阿台汗被脫歡所殺埋下伏筆。
王驥對戰事的認知要強過許多武將勛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對於他的建議,楊軒也是比較看重的。
隨後,楊軒又詢問起了楊士奇等人的建議。
直到張輔也發表完自己的意見,楊軒又讓人將西南地區的堪輿圖給拿了過來。
堪輿圖不小,鋪在眾人中間的地面上。
楊軒起身,走到堪輿圖前,手中拿著一根細長的杆子,在堪輿圖上指指點點。
「西南多山地,不利於我軍作戰,而敵軍主場作戰,熟悉環境,戰鬥力能發揮出十二分來。」
「」
「既然十萬人不夠,那就二十萬、三十萬、五十萬!」
楊軒最後這句話說的大氣磅礴,令人熱血不已。
他握緊長杆,目光停留在眾人的身上。
「沒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其他一切皆是虛妄。」
張輔很認同楊軒的話,當即附和道。
其餘人如楊士奇等眼神也是一陣火熱。
「三十萬人,五十萬人,說的輕巧,這得花多少錢啊!」戶部尚書悄悄看了一眼眾人,心中默默說道。
當初太宗五征漠北,每次發兵五十萬,簡直就是花錢如流水。
看的直讓人恐懼。
一想起那樣龐大的花銷,他就忍不住對當年的戶部尚書夏原吉升起一股敬佩之意。
可惜啊,夏原吉在宣德五年便逝世了,終年才六十五歲。
死後追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師,諡號忠靖。
楊軒等人並不知道戶部尚書在想些什麼。
他們正在商議接下來的這一戰怎麼打,讓誰來領兵。
最後決定發兵三十五萬,分兩路進軍。
一路還是從雲/南進軍,另一路則是從交趾進軍。
至於領軍人選,提拔沐昂為左都督,配征南將軍印,接任總兵官。
這樣安排,也是有讓其替兄戴罪立功的原因。
左右副將軍為右軍都督府右都督吳亮和魏國公徐欽。
徐欽一直在金陵鎮守,也沒機會打大仗。
經驗沒有其他人豐富。
否則的話,楊軒就會讓其擔任一路主將了。
徐欽現在也快五十歲了,沒有立過什麼大功,楊軒看在其年齡也不小了的份上,便打算給其一個機會,不然以後想追封為郡王,也不好操作啊!
另外,鎮守金陵的軍隊,也好些年沒有打仗了,楊軒也打算讓徐欽帶著去西南好好磨練磨練。
不然怎麼保護金陵,鎮守江南?
這一次,楊軒還是不派監軍,但是會派王驥督軍。
而另一路大軍的主將,則是英/國公張輔,副將成國公朱勇。
楊軒要的是以絕對的優勢碾壓敵人,所以才會將張輔和朱勇也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