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辯論之中,普通人實在難以與之抗衡。若非自己能洞察心聲,連我自身都差點被他那巧言令色所迷惑。至於顧學武,雖出身顯赫,梁青雲對此人卻是置若罔聞,更不將其與李安相提並論。在他眼中,顧學武不過是泛泛之輩,縱然是御史大夫,恐怕在李安面前也難撐三回合。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梁青雲對李安滿懷信心。
隨著眾目睽睽之中,李安唇角輕揚,正色道:「對於顧學武大人之言,臣有所不敢苟同。僅論此一與民爭利,乃是毫無根據的誹謗。」言罷,下方的顧學武立刻不滿,尖銳指責:「荒謬絕倫,敢問琉璃店鋪是否你所開?」李安淡然回應:「正是。」顧學武得意洋洋:「既是如此,你身為官員卻涉足商海,豈非與民爭利?此罪當如何解?」
顧學武的話似乎抓到了把柄,態度中滿是逼人就範之意,仿佛已將李安逼入死角。然而,面對其逼人之勢,李安依舊神態自若,笑容中不見一絲動搖。顧學武言畢,李安反問:「顧大人,何謂與民爭利?」
顧學武未假思索,直言:「食祿者,應僅僅以此為生,不應與民爭奪業務,方能公平分配財富,使民家富足。難道李公公連這等淺顯的理念都未曾了解?這般簡單的治國之道你都不知曉,真令人質疑你的學識與能力。畢竟,身為太監,對官場法則自是所不知。」顧學武的言辭犀利,不僅貶低了李安,間接也指責梁青雲不明識人。言下之意,將李安視為太監重用之人,皆為梁青雲無能之舉,不過是任人唯親罷了。
李安聽後,微微點頭,反譏:「顧大人之言,似乃言食國祿者不應與百姓爭利,此乃古今之通理,太古之正道?對此,我只願告誡顧大人,空談誤國。我亦有言相送:『享國祿者不宜與庶民爭小利,受大寵者不應貪小便。』顧大人可曾明白?」李安之言一出,全場譁然,眾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顧學武的言辭被妙手回春,場中氛圍為之一變。
在這意料之外的辯論中,李安的話語竟如晨露般清新,令人耳目一新。「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此話一出,猶如一顆明珠投入淵靜的湖中,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漣漪。這不僅徹底顛覆了在場眾人對「不與民爭利」一詞的傳統理解,即便是梁青雲,亦是對李安的才華感到驚訝。
在眾人的錯愕之餘,李安再度發聲,其言辭如細雨般穿透人心:「儘管古人常言不得與民爭利,但此話並非絕對。我倒要問顧大人,國家主導的冶鐵業,豈可視為與民爭利?若真心為民著想,何不將之開放,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呢?」這話一出,顧學武頓時啞口無言,面紅耳赤,而後勉強反駁:「荒謬!冶鐵關乎國本,怎可輕易交於民間?鐵器為國家所需,百姓用之不多,何來爭利之說?」
顧學武自認為這番話足以令李安無言以對,內心不禁暗自得意,自視為文韜武略皆備之士,怎可能敗於一太監之手?
正當他自鳴得意之際,李安的聲音再次響起:「哈,顧大人似乎深諳此理。確如您所言,冶鐵事關國防,鐵器主要供國家之需,確實不能視作與民爭利。」這番話,不僅讓梁青雲錯愕,心中不禁暗思李安是否真的誤解了局勢,甚至於無意中為顧學武所言加以佐證,似乎使自己的處境更為被動。
顧學武聞言大笑,自以為勝券在握,更是慷慨表示若李安能認錯,自己定會請求法司從輕發落。此刻,不僅是顧學武,連周遭的官員們亦未料到李安會如此表態,一時間,議論紛紛。
然而,事實真如顧學武所願嗎?李安的這一系列反應,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深意?梁青雲眉頭緊鎖,心中涌動著複雜的情緒,對李安的下一步言論充滿了期待與好奇。在這場較量中,真相究竟將向何處去揚?
在這場意料之外的辯論中,李安的態度令人大跌眼鏡,他竟似乎直接承認了顧學武的指控,這讓所有人都感到有如一拳打在棉花上,力道全無。若早知道李安如此容易應對,他們何不早些出手,將這份功勞收入囊中?此時此刻,文武百官心中泛起了一絲不平之情。若能早日將李安拿下,展現在趙丞相及眾高官面前的,將是他們的能力與智慧,而現在這一切似乎都落在了顧學武一人頭上。
趙丞相和六王爺等政壇重量級人物的眉頭也緊緊皺起,他們的目光穿透人群,定格在李
第248章 太監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