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有「三毛」,大毛是毛熊國,二毛是演員國,三毛是白熊國,事不過三所以沒有四毛。
毛熊國對歐美,對亞洲的經濟藝術輻射效果不佳,但臨邊國家,特別是前蘇聯分散的幾個國家,影響力數一數二。
俄國家電視台在本土只有三千多萬人次的收視率,但加上周邊國家收視率破億。
聖彼得堡國際文化論壇將在《民族藝術》欄目晚七點播出,超一個星期的時間的體量,涉及舞蹈、歌劇、文學、電影、建築等多方面,全部剪輯時長太誇張。
所以只播出了比較精華的部分,例如建築藝術交流,就是航拍勝利公園的藝術建築,然後在旁邊打上一段闡明核心的文字。
事後補幾位交流中作品優秀的建築家訪問,建築板塊加起來十分鐘拉完。
聲樂板塊時長更多,會節選優秀舞台,只有楚枳的《喀秋莎》是完整的,並非優待而是歌曲只有兩分半鐘。
這故事告訴了我們,有時短也是優勢!
「連線到演出優秀作品《喀秋莎》的華夏歌唱家楚枳——枳先生。」
國家台主持人介紹時還大喘氣外加彈舌,訪問時正經些:「枳先生創作《喀秋莎》是想表達什麼情感?」
「我認為當歌曲發布出去後,就不再完全屬於歌手了,因為聽眾會有他們的看法,所以我想表達什麼情感不重要。」楚枳用俄語回應。
他好像回答了,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
「那麼枳先生寫出《喀秋莎》,有什麼期許。」
「希望《喀秋莎》能成為純潔美麗少女的代名詞。」楚枳在說的時候,不自覺想起小薇。
簡單的兩個問題。
《民族藝術》足足三小時的節目,在莫斯科時間十點整結束,而《喀秋莎》一夜之間紅遍所有俄語文化區。
關鍵不同於搖籃曲,覺得這首歌好聽的不是九零後,是八零後、七零後、乃至於六零後。
這部分人甭管是毛熊國,還是二毛三毛,都身居社會的主要位置。
他們或許不如零零後和九零後,對俄語網際網路玩得那麼六,可在主流渠道的話語權更強大。
例如報刊:真理報、獨立報、毛熊報紙等,《民族藝術》播出後兩天時間,多門報道的副版頭條都有喀秋莎和楚枳這兩個單詞。
頭版頭條是不可能,畢竟主流媒體頭版頭條一定是要刊登與政治有關的新聞。
「《喀秋莎》從編曲作曲歌詞的氣質都符合前蘇聯時期流傳下來的民謠,但這首歌卻是華夏歌手在2021年創作的作品。作曲家尼基塔賞析歌曲氣質的構成……」——《獨立報》
「解密華夏歌唱家楚枳為什麼能夠寫出《喀秋莎》,從現有素材分析,枳先生參與綜藝節目精湛的俄語,《歌劇2》和《搖籃曲》對俄民族調式的了解,我願意認可枳先生為真正讀懂俄歷史的外國人!」——《勞動報》
如果說《歌劇2》和《搖籃曲》只是讓楚枳在俄小有名氣,那麼此刻相當於一夜成名。
阿芙羅拉·瓦吉姆舍琴·格拉西姆,是在星旅一同來參加節目的同性戀妹紙。
為了熟悉稍微回憶一下,她老爹瓦吉姆是戰斧幫老大,並且同時瓦吉姆極度反對女兒和華夏歌手楚枳交朋友,原因很簡單,楚枳在演唱《歌劇2》的高音,讓聲稱自己年輕時見過吸血鬼的瓦吉姆,認定楚枳是隱藏的吸血鬼。
爸爸說和吸血鬼做朋友,傷亡幾率太高。
這讓本來挺想和楚枳有正常音樂交流的阿芙羅拉,便沒什麼聯繫了,否則按照阿芙羅拉t的一面,知道朋友來聖彼得堡參加活動,鐵定要接風洗塵,請客吃頓飯。
多說一句,日韓乃至於華夏境內流傳的有模有樣,關於楚枳不是人的傳聞,都是從俄這邊流傳過去的。
「羅拉我覺得,你可以和華夏人楚枳交朋友。」瓦吉姆在聽完喀秋莎對女兒說。
總算知道那吸血鬼之說是無稽之談了吧!
正當阿芙羅拉鬆了一口氣,正待說話時,又聽到父親說:「吸血鬼也好,能唱出這種歌曲的吸血鬼,我相信是善良的吸血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