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都指揮使司南洋衛,當之無愧的天下製造中心。
衛港軍器局長官關尊耳磨痧著掌中一桿精緻長銃,工匠出身的主事在官廳中未布常見的瓷器,左右兩側屏風前各放漆木高櫃,櫃內放著一隻只銃架,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各個規格的鳥銃。
從舊制火銃、火繩銃到燧發銃,整個軍器局官廳就像一座火器博物館。
但關尊耳手上這杆銃並非南洋衛軍器局所制,銃管長三尺三寸,尾鑄萬曆皇帝銘文、首鑄天下太平四字,配有連接銃刺的卡榫;黑漆楊木銃床,櫟木製成通條,整杆銃做工精良樣式精美。
這杆銃出自紫禁城,是萬曆皇帝派人給三大軍器重鎮送來的樣銃,名叫天下太平銃。
送來這杆銃的是一名錦衣百戶,除了送銃,他的另一職責是直受皇帝委派的南洋軍器局軍器監。
皇帝委派的不單單他一個人,在廣東他有數名手下,分船監、炮監、銃監、甲監,直受皇帝控制,要將軍器局牢牢掌握在紫禁城手中。
軍器局監問:「關主事的俸祿是多少?」
「軍器局主事無品級,關某的俸祿與業績有關,軍器局每月督造出多少兵器,關某便可得多少分銀。」
銃監挑挑眉毛,再問:「那軍器局上月造出多少杆銃?」
關尊耳面無表情如數家珍:「火繩鳥銃七百四十桿、燧發鳥銃一千一百四十桿。」
其實火繩鳥銃與燧發鳥銃在製作過程中沒太大區別,儘管燧發銃機會複雜一些,但複雜只意味著成品率低,但不太耗工時,不耗工時便意味著造價不高,最耗工時的還是鑽銃管。
要說起來,這大約就是一個外貿版、一個自用版了。
南洋衛軍器局的巨大產量把軍器監嚇到了,年紀不大的錦衣百戶擰起眉頭道:「軍器局每個月都有這樣的產量?」
這毫無品級的關尊耳俸祿也太多了,這麼算來一月他便能落得近二十兩。
一個人頂二十個北洋旗軍。
其實關尊耳的俸祿比這個多得多,造一件甲有他一分、鑄一門炮有他一錢,南洋衛軍器局主事這個位子,毫無疑問就是天底下一等一的肥差。
「上個月少一些,四川一批火炮催得急,銃甲兵器上造的都少了許多,這個月應該有兩千杆入庫吧。」
來自錦衣衛的軍器監已經不知該說什麼好了,看著關尊耳還算年輕的臉頓了頓,這才問道:「宣府沒有這麼高產量、北洋也沒有,為何南洋衛軍器局一月能造出武裝一衛的火器?」
沒有任何地方能有這麼大的產能,宣府有幾千個匠人、北洋的匠人更少些,但它們都沒有這樣的產量。
南洋衛軍器局的工匠數量要更少些,憑什麼能造出這麼多銃?
一月武裝一衛?
關尊耳自矜地笑了,他喜歡這樣的稱謂,他拱拱手說道:「實不相瞞,南洋衛造鳥銃產量頗巨,源於緊守著嶺南造鐵中心的廣州,南洋衛在造銃上只是檢驗與組裝罷了。」
數以萬計的佛山爐戶在為軍器局造鐵鍛鋼、卷銃鑽膛,新會的木匠在提供船廠用木之餘加工出一具具銃床,即使以南洋衛的巨大產量,依然沒有讓他們的生產力飽和。
因為積極性不一樣了。
過去這些爐戶一年到頭等著朝廷攤派些許活計,閒時打些鐵件兒補貼家用,銷路也不過涵蓋嶺南,諸多山主鐵礦有限,他們的多餘的生產力也無處釋放。
即使做出更多鐵器,又有什麼用呢?
現在不一樣了,安南鐵、緬鐵、呂宋鐵源源不斷地從海外運來,最多時一年運鐵船能在珠江口停靠七次之多,大量用於製作軍械的鐵器使命攤派下來,給予佣金比過去高不少不說,優秀的爐戶甚至還能得到官身。
廣州府講武堂在兩年前便開放三十個研究名額給予這些工藝優秀的鐵匠、木匠、火藥匠,今年又增加至五十,各依貢獻、才華給予其九至五品官職。
像這種官職,被人私下裡稱作匠造博士,有時也會依照其掌握技藝分為鐵匠博士、火藥博士等等。
博士不是舶來詞,早在秦漢之時指的是通曉史事、典籍的官職,到明代已逐漸成為學術
第一百六十六章 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