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皮利大旗頭!古巴蛇島到了,前面就是蛇島最西邊的蛇尾,皈依主神的西山部了!…」
「主神庇佑!這五六百里的波濤,足足劃了五天,真是把我顛的夠嗆!快!快點靠岸,讓武士們上岸好好修整!…」
六艘槳帆長船沖向岸邊,幾乎沒有停頓,一直衝到了淺水裡。船上的三百王國武士,急不可耐的跳灘上岸,許多人乾嘔不已,在沙灘上躺了一片。而作為三百武士的頭領,科皮利也跳下了船,把一面象徵營隊的大旗,用力插著了沙灘上!
「呼!各隊頭清點人數,旗頭確認之後,過來向我匯報!」
科皮利大聲下令,登陸的王國武士,也很快分成了二十人的小隊,向各自的隊長靠齊。按照王國軍制,最基礎的戰鬥單位,是「二十人小隊」。這也是中美洲各個部族捕俘、狩獵的傳統,因為手指、腳趾合在一起,正好能數清楚二十人。
二十人武士小隊的隊長,常常被稱為「隊頭」。而再往上,一個巴掌,也就是五個二十人小隊,組成一支「百人隊」。百人隊擁有代表隊伍的旗幟,所以百人隊的隊長,習慣被稱為「旗頭」。而兩個巴掌合在一起,就是兩百人的大隊。這裡的大隊長,則會被稱為「大旗頭」。
「大旗頭」手下,也不一定只有兩個百人隊。像是眼下領兵的黑狼親信,托托納克勇將科皮利,就率領了三個滿編的百人隊,足足三百王國武士。在攻陷埃卡布港後,他就遵從黑狼的命令,第一時間沿著打通的航路,向東渡海支援古巴!
而除了在正式的王國軍團中,類似的軍制劃分,也出現在徵召的部族旗隊裡。一個四百人左右的小旗隊,通常徵召四十人的戰丁,負責的頭領叫「小旗隊長」。而四千人的大旗隊,則常常出丁四百,由「大旗隊長」率領。也就是說,徵召的部族旗隊,其實只有「部族戰士-小旗隊長-大旗隊長」三級,要更加簡化和粗陋。
在日常的戰鬥出征中,二十人小隊負責斥候偵查,一百人小隊負責占據一個村莊。幾支百人小隊控制一處戰場節點,而千人營隊則是陣戰的指揮單位。再往上,幾支千人營隊組成的軍團,就能攻城略地,進行大規模的會戰。
由此產生的王國軍制,正好是「武士-隊頭-百人旗頭-大旗頭-千人長-軍團長」六級。這種六級軍制,其實與天朝北方遊牧草原上的部族兵制差不多,是符合當前文化與傳統習慣下的能力極限。
因為,這種簡單粗陋的軍制,其實是對應現實條件,由軍官、首領的文化水平所決定的。王國不是不想使用更細緻的軍制劃分,修洛特也早就草擬過許多複雜的軍制體系,有的甚至超越時代…
但實踐證明了一切,從天下各部收攏的部族武士,嚴重缺乏更細化的組織能力!設計太複雜的軍制編組,部族武士們會很難適應,只會引起戰鬥力的下降!同樣,眼下的軍制編組,也足以應對王國擴張所遇到的部族敵人,沒有更進一步發展與細化的迫切需要…
「大旗頭!三個百人隊,除了渡海落水沒了四五個人外,其餘的都在!另外,西山部來迎接我們的部族民兵,也已經來了,就在東邊的山坡上!…」
「噢!這麼快就找到我們了?這個西山部,很不錯啊!讓我仔細瞧瞧…嘶!這些泰諾民兵這麼高大,一看就是很好的戰士啊!…」
「.」
普遍高大的泰諾民兵,總是會給第一次見面中,給遇到的王國武士,留下某種能打的短暫錯覺。而當真正的近距離接觸後,才能從那一個個明明扛著長矛、卻像挑著包袱的高大民兵臉上,讀出滿滿的淳樸與憨厚。按照黑狼大帥的話,那就是一點狼味沒有,全是火雞的呆懦味道…
數千泰諾人的西山大部落,位於古巴蛇尾的西南角。這裡擁有一圈兜底的西長羽島鏈,在渡海時不容易迷航錯過,因此是非常適合登陸的航行節點。而這裡作為王國援軍東渡古巴的第一站,也是王國在西部古巴的統治核心,擁有著實實在在、更靠得住的王國本部武力!
眼下的古巴西山部,由古巴蛛穴部祭司姚雨的兄長,同樣墨西加出身的二級祭司姚雲坐鎮。他也是西紅柿主祭,哦不,是新晉總主祭信任的親信,全權負責古巴西部的傳教事務。
而整個西山部中,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