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遼東的屯田裡,是一片片金黃。
這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遼東的天氣已經晴朗了多日,秋高雲淡,每日都是艷陽高照,似乎老天也在慶賀這豐收,準備好天氣給大家收穫。
遼東城外的屯子裡,馮長貴正在磨著鐮刀,快要開鐮了,鐮刀得磨利一點,這樣才能割的更快。收穫的季節,總是忙碌的,得搶時間,所以叫搶收。
半年的忙碌,眼看收穫之時,若是耽誤了時間,錯過了好天時,那麼一場秋雨下來,可能這半年的辛苦就全白忙了。
儘可能快的把糧食全都收穫入倉,這才能安心踏實的享受這豐收,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去準備豐收後的鄉飲酒禮和看社戲、趕市集。
永富捧著一疊報如往常一樣的從外面走進來。
長貴抬頭打了聲招呼,「教頭,今天又有郵遞員過來送報啊?」
永富大約三十出頭,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但是一雙眼睛十分凶,總帶著惡相,屯裡的小孩子有時看到他都會哭。他身高近八尺,沒瘸腿前那是個一頂一的好漢。
曾經是左五軍的老兵,還是個斥候輕騎,後來一次行動時被傷了腿,瘸了。於是永富便領了一筆傷殘撫恤金,拿了些賞賜,從軍中退了下來。
雖說無法再留在軍中,讓人十分遺憾,可上面還是盡心幫他做了安排。他之前只是個無官無職的斥候騎兵,因此退下來後上面還是儘量給他安排了個教頭的差事。
教頭,自然是教練鄉民。
在遼東,普遍實行的是屯莊制,百姓聚集而居,建立有圍牆的屯子,外面則有屯田。每個屯莊裡,基本上都會有些府兵。
而其它屯民,青壯的男子,也一樣會編入郡中郡兵或縣中土團,又或者鄉中的鄉兵,又或屯子裡的民兵之中。
總之是越強壯者就會優先編入級別更高的隊伍,而就算是五六十的老頭或十幾歲的少年,也會編入本屯的民兵之中。
除了每年兩次的集訓外,其餘時間,大家都會在屯子裡自己訓練。
因此屯子裡也會有教頭。
這些教頭要麼是由府兵擔任,要麼就是由如永富這樣的退伍傷殘老兵擔任。
其實當教頭是沒有薪水的,但每年會有兩筆賞賜,一般也就是一兩套衣裳一點糧食之類的。不過大家看中的倒不是這點東西,而是教頭其實也是很威風的。
如永富雖然殘了,其實日子還是過的不錯的,他不過三十多歲,家裡有婆娘,還有好幾個孩子,另外還有個新羅妾侍,此外還有歷次打仗分得的高句麗奴、突厥奴好幾個,家裡地也有幾百畝,還有牛有馬,養了雞鴨羊。
日子是很愜意舒適的,雖說遼東的日子肯定沒中原那麼好,但現在的中原肯定沒遼東舒適安穩啊。
這邊雖然好多物資緊缺,可糧食鹽布這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卻是不怎麼缺的,而且價格還穩定便宜。
另外,屯子裡還有學校,不但娃娃們都可以免費去讀書,甚至大人們也經常會參加下學校里的掃盲班,學習點讀寫算術,起碼每個人自己名字總還是能學會寫的。
而如永富這樣的老兵,以前在軍營里時,也是有專門學過的,因此他能認識上千個字,一般的告示、報紙之類的都看的懂。
遼東有報紙,叫東方早報。
一周一刊,一刊印成一本,有幾十頁,上面有許多內容,各種什麼朝堂大事啊,天下各地新聞啊,又或者遼東本地的消息啊,甚至還會有些詩賦故事傳奇之類的。
不過這報紙也不便宜,據說是雕版印刷的,但一本也要十文錢,半斗米價呢。反正做為只是一個鄉兵的長貴是捨不得買的,而且家裡的婆娘肯定也不會讓他買。
於是他便跟許多屯民一樣,每次看到永富買了,大家便會等到傍晚吃過份後,或者是午間的時候,聚在屯子裡的樹下,來聽永富念給大家聽。
有時永富沒時間,大家便去屯裡的學堂,找那裡的先生念。不過現在學堂里的先生大多數都是義兒營來的女先生,年輕的女娃娃,他們男人也不太好去找。
於是便更多的會去找同樣是義兒營出來的屯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