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內容就兩項,一是背誦少林寺戒律《百丈清規》,第二項是背誦佛經《金剛般若經》。必須一經一規都能做到通誦無誤,且對金剛經有一定的理解,方為過關。
若是連經規都背不全,自然是不合格的,也要被強令還俗下山。
好在道信的主持之下,少林寺的正式僧眾表現的還是非常不錯的,畢竟剛才已經淘汰掉了許多年輕的僧童,和許多練武為主的武僧們。
只淘汰掉了一成多點,依然還剩下有三百一十多名僧人,合格過關。
對於這些合格者,趙舍人等又詳細的登記了一遍信息,然後告訴他們,過些天要前往洛陽,參加由禮部和僧錄司一起主持的考試,到時各地的僧人都將前來。
「朝廷於天下各地的僧道數量是有個總數編額的,一縣不得過百人,一郡不得過五百,一道不得過三千。因此你們現在雖通過了初選和初試,但還得在洛陽城進行考試,要經過禮部試。」
這是層層淘汰限額,一個縣僧人限額百人以內,如果是大縣可稍放寬點,因此一個縣的僧人,先得跟其它本縣僧人們考試競爭,成績最優的那批人,才可能通過,成績排後的,自然就得不到名額,拿不到度牒。
而後第二輪考試,沒通過的可以再考一輪,成績優秀者,可以安排到邊疆等缺少僧人的地去傳法。
同時之前第一輪通過的優秀者再考一次,從其中再擇出優秀者,然後授他們擔任朝廷、道、郡、縣四級僧錄司的僧官,協助朝廷官員管理天下僧人。
據說朝廷還會在洛陽建立一所佛學院,到時那些通過的僧人,要統一學習一年左右的佛法和朝廷的律令,然後才授給度牒,成為正式的僧人。
而沒有度牒的野和尚,各地一經發現,便將送去邊疆屯田,這是非常嚴厲的。
南北朝時起,各朝也開始有了對僧道的管理機構和一些規定,但遠沒有此時的大秦推出的這麼完整和嚴格。
又是禁私建寺觀,又是禁私自剃度,還各種限制。
小寺要兼併,大寺要管制,出家人還得考試。
少林因為方丈是護國法師,因此他們獲得了一項特旨,通過初次考試的這三百一十多人,一百人留在少林寺,雖然也要前往洛陽參與二輪考試,但已經得到了保送過關的特權。
而剩下的二百一十多名少林僧人,則也不會被淘汰還俗,朝廷直接讓他們分成四隊,前往帶方、武川、敦煌、安南四地,建立分寺。
皇帝直接給這三百多僧人頒賜度牒,甚至不需要他們再交錢,而按規定,度牒發給僧人,雖然考試通過,但也一樣要交錢的。一張度牒,收費十貫,並不便宜。
當然,若是跟宋朝時相比,卻又不貴了,宋代時一張度牒便宜點也得幾十貫,貴的時候得八九百貫。
因此宋朝官府有的時候急需錢的時候,上面不拔錢下來,直接發度牒給官府,給個幾十張幾百張的,往往就能籌到幾千上萬貫。
宋人度牒這麼貴,關鍵還是在於僧道能享有許多特權,比如不服役不納課稅等等,因此有人就想辦法獲取度牒,得一個出家人身份,然後逃避各種課稅勞役。
但在如今的大秦,休想。
僧道雖授給田地,但也得納租稅,同時嚴禁寺觀從事經濟活動,不得經營手工作坊,也不得經營放貸商貿活動,他們只可以自己耕種一點田地,自給自足,甚至不許把寺廟的房子出租,更不許搞素餐賣,總之就是你老實信你的佛念你的經就好,其它的就別想了,想想都是違規犯戒的。
不得娶妻不得納妾不得賭博更不得狎妓,也不得入坊間散居民間,更不得擅入市井。允許你們做些法事之類的,但也得報備。允許接受捐獻,但數額做了限定。
總之,想借僧道這層皮,過逍遙神仙生活,那是絕對不允許的,甚至僧道犯法,還要罪加一等。
一旦違法亂紀之後,就要收回度牒,剝奪其出家人身份,強令還俗,還俗的僧道且再不得剃度出家。
朝廷相信,除了真正有這樣信仰的人,那些濫竽充數之人,肯定會現出原形,被篩離出去。
你們信仰是你們的事,可以泥胎木像,但禁止銅像金身,
第941章 王寶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