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閱部隊完畢,接下來就是檢閱槍支情況了。
趙獵在郭承貴大匠的引領下,再一次秘密來到「鐵屋」。
目前這鐵屋的機密,只有趙獵與郭承貴完全掌握。施揚、丁家姐弟都隱約知道有這麼個基地,但內中具體情況並不知曉。他們都是一直跟隨趙獵經年的「老人」,都知道趙獵有一批寶貝,到哪都帶著。也知道這是趙獵最大的秘密,所以從不敢打聽,守口如瓶。
再次來到後山鐵屋,趙獵看到,那些堆得高高的材料明顯矮了。所有消耗掉的材料,變成二百三十四支長短獵槍、五四手槍及左輪槍,還有一百八十一支燧發槍。燧發槍已裝備軍中,而後裝槍則全部封存,這是為武功隊擴軍時準備的。眼下武器是有了,就是人還沒有。
眼下趙獵是有武器而缺人,但他心裡很清楚:人,大宋不缺,只要打回中原,人要多少有多少,哪怕是精英中的精英武功隊員,將來也會多到槍都不夠發的程度——是的,將來的問題就是槍比人少了。
由於材料不可再生,趙獵無法大量擴充武功隊。他計算過,各種長短後裝槍的生產最多不能超過五百支。按每人裝備長短兩支槍來算,武功隊的極限規模就是三百人左右。當然,這並不是說軍工基地的材料只夠製造五百支槍,事實上材料足夠製造上千支。只是槍管總有打廢的一天,槍支總有損壞的時候,總要留下足夠的備用材料不是?
三百人槍,聽上去實在少了點,但之前趙獵只率不到三十人的武功隊,就打得阿里海牙上萬大軍寸步難進。要是有一支齊裝滿員的三百人槍的武功隊,那得強悍到什麼程度?真是令人期待啊!
郭承貴不知趙獵此時心潮澎湃,只看到趙獵盯著那堆已縮減不少的鋼板與鋼管出神,忙道:「幸好正月時接到王爺令喻,不再使用無縫鋼管制造燧發槍,而後王統領鐵料船運抵,以生熟鐵混煉得鋼,用以制刀矛,以熟鐵製燧發槍。有工具機模具,省卻無數工時,以此製成之燧發火槍,比無縫鋼管所制燧發火槍頗為不如,但遠勝崖城所制槍器……」
趙獵在擊敗阿里海牙,收降數千敗兵後,就意識到,如果全給這幾千兵都裝備火槍,軍工基地里的無縫鋼管全用光都不夠。無縫鋼管是不可再生的材料,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不能再拿來製造燧發槍了,而要全部用於後裝槍的製造。因此緊急下令鐵屋停產遂發槍,等王平安把從占城買回的鐵料運抵萬安軍時,再用這批鐵料煉造槍管,取代無縫鋼管。
鍛造火槍最難的就是槍機部分的零部件,而最耗時的就是打造槍管。以前因為使用無縫鋼管,這個攔路虎幾乎不存在,所以全力投產,一天造出幾十支槍不在話下。而改用熟鐵造槍後,就需要先把鐵料煉成鐵錠,然後大致敲成一塊鐵板粗坯,再送進鐵屋,使用工具機衝壓成質地均勻的板材,之後再卷壓成管狀,反覆敲打密實,再卷壓一層,再次敲打密實。如是三層,之後再用鑽床深鑽平滑,一根合根的槍管才算製造出來,所費工時工序比以前多出十幾倍。這還是有機器鑽鏜,若是像崖城那樣手工或簡易水力工具機鑽鏜,耗時更久。
這就是機器與人力的區別!
這樣製造的燧發槍,管壁厚實,槍管較重,足足比以前的燧發槍重一半,槍管的使用壽命則少一半,可以說各方面性能大幅降低。好在威力不減,老槍能打多遠,新槍也能打多遠,老槍殺傷力多大,新槍殺傷力亦同。這一點,趙獵在先前檢閱火槍兵演練時也得到確認。新槍唯一的優勢,也是最重要的優勢,那就是不虞材料匱乏,只要有充足鐵料,有多少兵都能裝備起來。
趙獵邊觀看新槍的製造過程,邊在心裡計算了一下,產量確實低了很多,以這樣的製造速度,每天頂多只能生產五支,月產能不過百來支。主要是卷敲鐵管這道工序耗時太久,當然,這個可以通過擴大規模彌補。
趙獵增援崖城時帶了一千火槍兵,留在萬安軍有三百火槍兵。近半年來,萬安軍生產的老新兩種槍支總量達到八百多支,這樣一算,要組建三千火槍兵,還有七八百支槍的缺口。
趙獵用力吐了口氣,對郭承貴下令:「月末我要帶二千火槍兵出征瓊管,一旦我王師奪下瓊管,海峽對面的元軍絕不會坐視,必有所動。有阿里海牙前車之鑑,元軍不動則已,一動必如
第一百八十四章 【鐵屋藏槍】